配合一下:汉族马文化的起源(只说秦朝以前的)

[复制链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5:48: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3 271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始社会末期汉族的祖先就养马啦。夏商太早,不具体说了,总之那个时候有马拉战车是公认的,也有考古或文化证据。
说几个之后的经典事例吧:
西周:穆天子巡游

 《穆天子传》是一部记录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书中详载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有日月可寻。名为传,实际上属于编年,其体例大致与后世的起居注同。所以,《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把它列入史部起居注门。关于《穆天子传》的真伪问题,几经争辩,仍是个不解之谜。
        

  《穆天子传》主要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神话故事。其中的宗周,经学者研究,认为是指洛邑(今河南洛阳);穆王的西行路线,当是从洛邑出发,北行越太行山,经由河套,然后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肃﹑青海﹑新疆,到达帕米尔地区(西王母之邦)
        

  周穆王姬满西游,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探险活动。姬满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穆天子传》则是我国最早的游记。六卷《穆天子传》,前4卷记述姬满的西方远游,自洛阳渡黄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穿鄂尔图期沙漠,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又走天山南路,到新疆和田河、叶尔羌河一带。又北行1000余公里,到飞鸟之所解羽西北大旷原,即中亚地区。回国时走天山北路。这是我国东西陆路交通史上的大事,是我国旅游的开拓者。56两卷,则叙述姬满两次向东的旅游经历。穆天子西游时,与沿途各民族进行频繁的物资交流,如:珠泽人献白玉石……食马三百,牛羊二千。穆天子赐黄金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工布之四等。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物资交换的规模、方式、品种。

h4v6sY

已有(13)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5:49:00

春秋战国:

赵国和秦国都是西周养马部落的后裔

赵姓  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5:51:00

齐国: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 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 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 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 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5:56:00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6:05:00

燕赵,特别是赵国

燕赵之人自古擅长骑射,胡服骑射千金市骨的典故为中国马文化增加了丰富的内涵。赵人的祖先因擅长驾驭而发迹,也为百家姓中增加了这个著名的姓氏...

 

    燕赵之人擅长骑射,惯见刀兵。追根溯源,周穆王的马车夫造父正是凭借高超的车技载着穆王西游异域,东征叛夷,因功被封于赵城,这正是赵氏发迹的开始。

    燕赵的马好,所以良马常称为“骥”、“驠”,以地名命名。杜牧说:“冀之北土,马之所生,马良而多,人习骑战,非山东兵不能伐虏。”

    燕赵之人擅长骑射,惯见刀兵。北魏广平(今河北鸡泽)大族李波的小妹擅长骑射,能够“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北宋常山郡(今河北定县)北七里唐河店的一名无名老妇,能够赤手空拳智杀契丹的骑兵。《李波小妹歌》中说道:“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北宋文学家王禹偁的《唐河店妪传》中也说河北边郡上的人们习于战斗而不怯懦,听到敌虏到来,父母帮助拉出战马,妻子帮助取来弓箭,甚至有不等穿好盔甲就敢于上前的。王禹偁说:“一妪尚尔,其人人可知也。”

马姓起源于赵

  说起燕赵古都邯郸,有关马姓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汉族有马姓,回族有马姓,满族有马姓,朝鲜、土家、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有马姓,在全国马姓人口众多,但却同姓不同宗,汉族和回族、满族命姓的方式也不相同,天下一个马,由此引发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邯郸曾是赵国的首都,汉族马姓的起源和这座都城密不可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能征善战,由此引出了一段马姓由来的故事。
   

 

  赵奢不但治国有方,而且他的武功也是盖世的,他因为和齐国、秦国交锋都取得巨大胜利,因此,他被评为战国七雄八大名将之一,赵惠文王就把赵城,就是邯郸这个地方的西北五十里地方有个叫马服山,就把这个地方就赐封给赵奢了,因此,赵奢就叫马服君,马服君的后人呢,就把邯郸赵国的贵族都迁到了咸阳,而且封马服兴为宗使,马服兴认为马是岳之首,于是就把服字去掉了,就改姓马了,所以,中国汉族的马姓是从赵姓里分衍出来的。
   

  
   

  邯郸西郊,这里是汉族马姓的发源地马服山。
   

  马融的时候,就给他赐封为扶风茂陵,当时是重合侯,所以他又举家从咸阳迁到扶风茂陵,所以天下马都认为茂陵是自己的发源地,实际上这个地方马姓不多了,因为都进入关东了,都迁到关东去了。
   

  昔日人丁兴旺的马服山,如今早已风光不在。
   

  赵国之所以没有统一了天下,按说它的经济财力,它在战国七雄,它也是很富有的,因为邯郸这个地方,当时中国排五大都之一,而且又是商贾云集的地方,经济是很雄厚的,那它丧国是不是也跟这马服君有点关系,这个当时,长平40万大军被坑杀,好像是赵奢的儿子赵括,那他应该叫马服括,赵括当时把赵国的40万被人家坑杀了,还有一个典故叫,纸上谈兵。
   

赵国还有一个叫“公孙龙”的家伙,倡导了一个莫名其妙但千古流传的典故“白马非马”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形式逻辑”的鼻祖。“马”是一个概念,“白马”是从属于“马”的另一个概念。所以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6:05:00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的赵国,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们虽然和赵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常有小的掠夺战斗。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十分灵活方便。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敏捷。而赵国军队虽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为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加上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笨重,骑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要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改革服装,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

  于是,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他的做法首先遭到以他叔叔公子成为首的一些人的反对。武灵王为了说服公子成,亲自到公子成家做工作,他用大量的事例说明学习胡服的好处,终于使公子成同意胡服,并表示愿意带头穿上胡服。公子成的工作做通之后,仍有一些王族公子和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指责武灵王说:衣服习俗,古之理法,变更古法,是一种罪过。武灵王批驳他们说:古今不同俗,有什么古法?帝王都不是承袭的,有什么礼可循?夏、商、周三代都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制定法规,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制定礼仪。礼制、法令都是因地制宜,衣服、器械只要使用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那一套。"
  武灵王力排众议,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因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拥护。 

  武灵王在胡服措施成功之后,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赵国的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郭沫若1961年秋游丛台时曾赋诗一首,诗中说到骑射胡服思雄才,便是引用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史绩,这段事实见诸于《史记.赵世家》。如今,胡服骑射已经成为了改革的同义词。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6:05:00

燕昭王千金买死马

    历史上还流传着燕昭王筑黄金台和用重金买千里马死骨的故事。《战国策》中讲到,郭隗告诉燕昭玉,古代君王中曾有人用千斤黄金找寻千里马,找了三年也没能得到。有一名在宫中侍奉的涓人听了后说:臣愿意去找。燕昭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后找到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涓人就用五百斤黄金买回了它的尸骨,向燕昭王复命。燕昭王大怒说:寡人要找的是活马,要死马有什么用?还白费了五百斤黄金!”涓人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斤黄金来买,何况活马?天下人听了一定会认为君王有诚心买马,千里马马上就要到了。果然不到一年,燕国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6:11:00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6:11:00

   在伯乐暮年之时,有一回秦国国君秦穆公召见他时间他说:您的年纪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后辈人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它的特征很明显,是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呀,看起来它与一般的好马差不多,论其特征,也是很难捉摸,好像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不过,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刹那间从你眼前一闪而过,不一会儿远驰得无影无踪,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自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很高,的确不比我低,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6:20:00

南方的楚国,乌扎拉、李荆等一众人士的老家,马文化也很强

1月16日,考古人员在湖北沙洋严仓战国古墓群獾子冢车马坑中,发掘出土6车14匹马。其中发掘出土的1车2匹马,车舆内有旗杆,兵器铜戟、铜戈,军乐器铜铙等组合完整的器物。考古人员表示,该车属于典型的指挥战车,在楚国车马坑中尚属首次发现。

  属于楚国贵族墓群

  严仓古墓群位于湖北荆门市沙洋后港镇,属于以纪南城为中心的高等级墓地组成部分之一,是楚国贵族墓群。2009年10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湖北文物部门对严仓古墓群规模最大的獾子冢及附属车马坑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完成獾子冢封土、填土及车马坑的清理。

  一车四马彰显墓主身份

  1号坑长约18米,部分已经被破坏,坑内共有5车12匹马,除有1车4匹马外,其余均为1车2马。省考古所副研究员黄文新介绍,古代天子六乘“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因此考古人员推测墓主可能是楚国大夫,一车四马可能是墓主死后受到追封,车乘升级,或者是死后墓葬时越级。指挥战车的存在也表明,墓主生前极有可能是一位武将。

  当日,考古工作人员开始揭开墓室上方的椁盖板,主墓椁盖板上发现3个较大盗洞。

  为研究楚国战车提供佐证

  主墓尚未正式开掘,已经清理完毕的车马坑还是传达了丰富的信息。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座车马坑位于主墓的西侧,由南北并列的一号坑和二号坑组成,坑中马骨、车舆、车辐等清晰可辨,保存较好。

  车马坑二号坑长3.16米,宽2.75米,深0.8米。这辆车上不仅有弯曲的旗杆,车上还有二戈二戟,均为铜质木杆。此外,车上还有用于战场的军乐器铜铙,铜铙是古代战场上重要的指挥工具,又名铜钲,“鸣金收兵”中的“金”就是铜铙。此外,车舆外侧还有漆甲和一根髹红漆木杆,可能是权杖。旗杆、铜戈、铜戟、铜铙以及权杖这些和军事有关的器物,表明该车是典型的指挥战车。

  据介绍,战车是首次在楚国墓葬的车马坑中亮相,这个发现为研究楚国战车提供了很好的具体实例,也为揭示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

  墓葬年代应晚于公元前344年

  考古工作人员在二号坑中的铜戈上,发现了12字铭文,其中可以辨认的铭文中有“二十六年晋国上库工师虎”等字样。根据战国中晚期兵器刻辞规则推断,此戈是魏惠王二十六年(即公元前344年)魏国工匠制造。这段铭文也帮助考古人员锁定了墓葬的年代,应该不早于公元前344年,属于战国中期偏晚阶段。   据新华社、《长江日报》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6:22:00

屈原同志,描述一次楚国和秦国的战车战役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gu)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lie)余行(hang)

左骖(can)殪兮右刃伤

(mai)两轮兮挚(zhi)四马,

援玉枹(fu)兮击鸣鼓。

天时怼(dui)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6:24:00

中原地区的魏国,先强而后弱,马文化也许并不发达。这里有一个想去楚国而没有去成的家伙:

在2000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的某一天,有个人坐着马车,一路向着北方行进。

  路上有人向他问候,说:“你要到哪儿去呀?”

  他得意地回答说:“我要到楚国去!”

  路人奇怪地问道:“楚国在南方,你为什么往北方去呢?”

  他大声笑道:“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

  路人更加奇怪了,说:“方向错了,你的马跑得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

  他依然满不在乎,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

《战国策·魏策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5-12 16:27:00
最后,上述各国,都归并到秦国。再往后,如何打匈奴、如何通西域、如何引进汗血马.....都是后话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5364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9929

超级版主勋章小马勋章乳马勋章

QQ
花香 发表于 2010-5-12 19:23:00

精神上给你加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