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射箭的正确“手型”,有话要说

[复制链接]
陈良 发表于 2010-2-10 23:23: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 709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悲剧加惨剧!

尽人皆知中国男孩叫赵亚当,女孩叫钱夏娃,反倒没人知道老祖宗的姓、名、字、号了。

就如很少人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射箭一样。

当下,流行“蒙古式”、“地中海”式的说法,那是西方人的分类方法,于我中国传统并不准确。

先说“蒙古式”的叫法,我们从特有护具——扳指说起。

扳指,古称韘。 “韘”是“韦”字旁,韦是去毛的熟皮子。也就是说,扳指最初是用去毛的熟皮子制成的,系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于钩弦开弓。诗经所云童子佩韘之韘也,贵族多以象、骨、玉著右巨指拘弦,普通的兵卒和猎户的扳指,是用动物角或酸枣木制成的。这些东西无法长久保存,因而没有实物。 

迄今所知出土最早的一件玉扳指是一九七六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年代为公元前13世纪末至公元前12世纪初,从而中国早在商代晚期已经运用所谓的“蒙古式射法”。

由此可见这个命名十分不客观。

那么中国传统的方法是否就是“蒙古式”呢?

非也!

中国射箭的方法有很多种,从最原始的捏箭法到由其衍生出来的直至清代还很流行的经典的“扒子扣钩弦法”,当然也包括“蒙古式”和“地中海”式。

在宋代兵书中就明确对比过“地中海式”射法与“蒙古式”射法的特点。

所以要比对,是要明确,射箭的方法应该根据弓的特点和使用的需要而灵活使用。

综上所述,

中国传统射箭的“手型”,涵盖了“蒙古式”和“地中海式”,至于是否正确,要看“手型”与所用弓箭和目的是否匹配!

h4v6sY

已有(2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41

主题

504

回帖

4086

积分

汗血宝驴

积分
4086
QQ
李荆 发表于 2010-2-12 21:04:00

  很有意思!

  同时对“手型如何与弓箭和目的相匹配”有浓厚兴趣,陈老师可否续文说得详细一点?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51

回帖

2722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2722
陈良 发表于 2010-2-14 11:39:00

您太客气了。

在山西峙峪文化发现的石镞表明在28700多年前,射箭文化就已经存在了。

如今置身其中,真如站在地球看宇宙一般感觉浩瀚且深不可测。

实不敢做出什么归纳总结之言。

我也只是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

通过古人传世的一些典籍,

加上自己实践体验的方法在向前人学习。

非常高兴您对此也感兴趣,

我就把一些前人的理论和经验陆续发在这里,

大家分享吧。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04

回帖

4086

积分

汗血宝驴

积分
4086
QQ
李荆 发表于 2010-2-15 02:44:00

  感受宇宙的浩瀚和深不可测对有些人来说是件令人着迷的事。陈老师之所以着迷于射箭文化,恐怕除了因为对射箭活动本身喜爱之外,射箭活动带来的对宇宙的感受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所谓醉翁之意既在酒中,亦在酒外——没在胡乱地上纲上线吧?

  盼望陈老师的续文。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10-2-15 12:29:0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大家都来把骑马和射箭发扬光大之,包括各种门派。

(因为本人一直射不好所谓“蒙古式”,哈哈哈)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678

回帖

1590

积分

奥登堡大种马

积分
1590
Huszar 发表于 2010-2-17 20:29:00

握手!!其实很希望看到射箭圈的理性。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51

回帖

2722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2722
陈良 发表于 2010-3-3 20:56:00

先和郭兄握个手!

再聊聊关于中国传统弓箭。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51

回帖

2722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2722
陈良 发表于 2010-3-3 21:04:00

个人理解,不一定全面,仅是大家聊天啊。

这一时还真不知从哪下嘴好了。

要说匹配相适的问题,就要先知道各自的分类。

咱先说说中国传统弓的分类吧。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51

回帖

2722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2722
陈良 发表于 2010-3-3 21:11:00

中国六弓

王弓、弧弓

弓之往体寡,来体多者,曰王弓、弧弓。
其弓往体寡,则反而曲,来体多,则正而直,名曰王。其为天子之所用也。
名曰弧,其法天之弧星也。其弓至强,以射坚可也。
两种弓长而且直,数至于九,合之乃圆,用之射九十步远之大侯,足以敷用。
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

夹弓、庾弓

弓之往体多,来体寡者,曰夹弓,庾弓。
往体多,则弓反而直。
来体少,则弓正而短。
合五而成规者,数至于五,合之乃圆。
侯道中短距离,射鸟兽亦必近射而得。

唐弓、大弓

弓之往体、来体相等者,叫做唐弓、大弓。
合七而成规,诸侯亦用之。
射七十步之麋侯。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戏人间 发表于 2010-4-9 09:28:00
搬个马扎坐等下文...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93

回帖

42

积分

二岁跳跳马

积分
42
fuxiaoquan 发表于 2010-5-29 22:30:00
 恩 不错的帖子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504

回帖

4086

积分

汗血宝驴

积分
4086
QQ
李荆 发表于 2010-7-3 01:13:00
现在对目的与弓型﹑箭杆及手型的关系开始稍有领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回帖

22

积分

游客

积分
22
蜜蜂小窝 发表于 2010-8-3 15:35:00
Thanks for this valuable thread!


____________________
00297-01 23497-01
71997-01 91697-01
11097-01 www.ssn-lookup-usa.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ks1947 发表于 2011-3-5 09:41:00
陈老师可否续文说得详细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51

回帖

2722

积分

荣誉版主

积分
2722
陈良 发表于 2011-3-19 08:27:00

您客气了,一点拙见,大家探讨。

要说使用方法,必先说弓的结构。

中国传统弓的制造,从竹木单体直拉到筋角复合反曲,经历了很多阶段。不同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可塑变形性能不同,也就造成了弓的形制不同。

比如竹木单体,弹性变形范围小,就造成弓体要长,直拉形制,就决定了想箭速快,就要拉力大,拇指钩弦显然不如三指钩弦有优势。

或许有人说,日本弓是竹子做的,确实很长,但是用拇指钩弦的。

很长没错,它是竹子做的,也对。但是,放开弦的话,它是会反曲的,就是说他属于复合反曲类的弓,因此获得同样的箭速,就不需要用直拉弓那样大的力气。在不增加弓身重量的前提下,为了获得更大的力量,只有增加拉距,因此,用拇指钩弦的方法,可以把它的性能发挥到最大。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主题

1522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418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SLIK 发表于 2011-4-20 10:12:00

“蒙古式”“中国式” 的说法, 在有些领域也不是可以完全清晰分离的    甚至指的是同一事物。

比如蒙古人种,蒙古马,  这些最常见的概念和中国人  中国马 有什么实质区别吗 ?  没有

因为西方先见到的黄种人是西征的蒙古  所以有时是涵盖广泛的代指概念

直到今天 俄语还称中国为“契丹”   这不奇怪   只要搞清内涵就行

  

  

如果您在中国古代找到地中海式   那可是极重大的考古发现!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60

回帖

3487

积分

纯血疯马

积分
3487
QQ
长安野骑 发表于 2011-5-3 19:52:00
盼着下文,等待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678

回帖

1590

积分

奥登堡大种马

积分
1590
Huszar 发表于 2011-5-4 01:51:00
以下是引用SLIK在2011/4/20 10:12:00的发言:

“蒙古式”“中国式” 的说法, 在有些领域也不是可以完全清晰分离的    甚至指的是同一事物。

比如蒙古人种,蒙古马,  这些最常见的概念和中国人  中国马 有什么实质区别吗 ?  没有

因为西方先见到的黄种人是西征的蒙古  所以有时是涵盖广泛的代指概念

直到今天 俄语还称中国为“契丹”   这不奇怪   只要搞清内涵就行

  

  

如果您在中国古代找到地中海式   那可是极重大的考古发现!呵呵





SLIK兄,首先要搞明白一点,现有中国还是先有蒙古,这样您就会清楚,中国是被蒙古的.......

另外,您说的地中海式,古代就有的.........自从原始人开始使用弓箭,几乎尝试了所有的开弦方式,您说的地中海式,就是其中的一种......您要是说证据我可以帮你找一些:周朝的仪礼.大射礼中提到了一种器物,叫做朱极,就是红色皮指套。(以下引用汉典)射箭时用以护指。《仪礼·大射》:“小射正坐,奠笥于物南,遂拂以巾,取决兴,赞设决,朱极三。” 郑玄 注:“极犹放也,所以韜指,利放弦也。以朱韦为之。三者,食指、将指(就是中指)、无名指。无极放弦,契於此指,多则痛。小指短,不用。” 胡培翚 正义:“此君极,朱而用三,若臣则用二。”...........

朱极三的图片,在宋代的【新定三礼图】中的图片及说明如下:
aNtn35rj.jpg

还有一张魏晋时期的骑射图:如果清楚的话也可以看到是三指.....
vC2hJnv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主题

1522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418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SLIK 发表于 2011-5-4 08:44:00

重大发现! 楼上H版主创造性的发现了中国传统中的三指射法!让人震惊的发现!

       决 (扳指) 、决定、决然 “取决 ”可能都是从放箭的原意衍生来的

所谓先有蒙古?还是先有中国?就象家谱一样,不能说没家谱就不存在祖先,和新发现的资料一样,是记载资料的问题,先后只是后人认识的先后

决是扳指 用于拇指勾弦

极是皮护指  又叫“韘”、“韘沓”“韦沓”(汉朝皮鞋也叫韦沓)  用于多指勾弦 

因为资料说“小指短不用极” 却未说小指不勾弦,况且又有极二,究竟是二指、三指、 还是4指勾弦?暂且存疑,不妄断为“三指勾弦法”  。

相关图说 ,拍来对比一下 形制稍异,看来曾经广泛流传 
RT29NCBf.jpg

在《仪礼 乡射》全文中,决出现了22次!极三出现0次!

在《仪礼 大射》全文中。决出现27次!极三仅出现1次!

可见射礼仍以拇指勾弦为主,对“决”及拇指勾弦方法,仪礼中有明确的描述:


       
仪礼 大射十七》:司射適次,袒、决、遂,执弓,挟乘矢於弓外,见镞於弣,右巨指钩弦

  郑玄注解:司射,射人也。次,若今时更衣处,张帏席为之。耦次在洗东南。袒,左免衣也。决,犹闿也,以象骨为之,著右巨指,所以钩弦而闿之。遂,射韝也,以朱韦为之,著左臂,所以遂弦也。方持弦矢曰挟。乘矢,四矢。弣,弓杷也。见镞焉,顺其射也。右巨指,右手大擘,以钩弦,弦在旁,挟由便也。

  即使在记载极三的一句中,也是先赞唱:决--- 后赞唱:朱极三--

   小射正坐奠笥于物南,遂拂以巾,取决,兴,赞设决、朱极三。                 

  

 命名只是认识的区分,区分方法是多样的,命名也是多样的, 拇指、三指钩弦法是技术区分,清晰明了;以民族来命名,是传统和传承的上区分。

周 、蒙古、中国 这三个概念中:

周与《仪礼》最接近, 《礼》是儒家核心经典“五经”之一,有文化权威性,凭仪礼朱极三的记载,多指勾弦也包括在中国传统之中,但义理、辞章、考据,注解了几千年,形成经学,要清晰还原,恐非易事。仪礼即周礼,在乡射、大射中,拇指勾弦用具“决”出现49次,而三指勾弦用具“极”只出现1次,比例是 98 :2     可见周代是以拇指勾弦为绝对主流的。射礼文字有传,但实践没有传下来,是死化石。

蒙古射法手型规范成型,如果比作一个门派,在五花八门的大小门派中是保留比较完整的门派 ,拇指的技术方法是无争论的,是活化石。

中国是大概念,可以涵概多个民族和时代,更能代表实际情况,从这点上讲中国传统射箭实际是以蒙古式为传承的。况且各民族间本来就有交融交流,彻底划分不开。

说到底,还是佩服中国文化,丰富超过了想象,

H版主也太厉害了!三千年后从西半球回归周礼    佩服呀

为什么古人要特意留下这一笔记载呢?经典就是经典  文明多样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主题

1522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418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SLIK 发表于 2011-10-15 23:47:20
至于魏晋墓画砖是不能当真的 那顶多漫画式的写意   且不说马没有那样的步伐  箭也不会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   是示意性的绘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