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失传的苏尼特元宝式马鞍

[复制链接]
火龙驹 发表于 2009-8-3 15:11: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 291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马术网:格日勒图,您好。从网站论坛里面发现很多马友对您的苏尼特元宝式马鞍感兴趣。所以想多了解下马鞍的情况。希望您不吝赐教,也希望有可能这能挽救中国的传统文化。
格日勒图:首先,谢谢您对苏尼特元宝式马鞍的关注,毕竟中国传统的文化正在渐行远去,而作为个人对此也是无能为力的,有有识之士能对此加以关注,也会让人欣慰的。
一种文化或技艺不应该称为“谁的”,而“您的…………”实让我惭愧。我认为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是属于草原马文化的组成部分,甚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属于中国的,我们也只是他的载体而已。
格日勒图是我的蒙古名字,我还有汉语名字。格日勒是光明的意思,格日勒图是“有光明的”。

马术网:请问格日勒图,您能介绍一下苏尼特元宝式马鞍的历史和价值么?
格日勒图:关于历史,我所知道的是苏尼特元宝式马鞍至少在清光绪年之前就已经有了,因为我的前5代人都是制作马鞍子的,再之前就不清楚了。以25岁一代,也有150年以上了(我已40余岁)。
再者,关于这个“苏尼特元宝式”这个定名,那恐怕也是后来才有的,也是其他人定名的或者说系统定名的,因为我们并不这样称呼,只是称作“元宝式”,正如中国象棋在中国就叫象棋,没人会叫做“中国象棋”,大葱在中国就叫葱,没有人叫“Chinese onion”一样。我想之所以有这个名称,多半是和张承志的那篇小说《午夜的鞍子》有关,在我所知道的材料里,恐怕是他最先定名为“苏尼特式”的,因为他当时下乡插队是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左旗,当牧民,买的马鞍是苏尼特右旗制作的。我家制作形式的马鞍子有13种,而如今只有卖与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那种较为肥大的“大尾巴”和国内销售的“元宝式”的了。
蒙古草原的人们其实也是有分工的,经营牧业的是蒙古族的,而商业和手工业的大多是汉族的。只是他们长年在蒙古草原生活着,慢慢蒙古化了,饮食、语言、习惯就和当地蒙古人一样了。
原先,我们家族是在外蒙古的,靠制作马鞍子为生,住在乌兰巴托(1947年之前,叫做大库伦)的。后来由于外蒙古的独立,我的祖父一家回到了国内,回到了原先生活的河北省阳原县,那里至今也还有一个我们这个祁姓的聚族而居的村子。现在家族还有200多人生活乌兰巴托,不过他们没有靠制作马鞍为生的了,以至于外蒙古需要的马鞍还需从国内输出。
后来,因为苏尼特(分左右旗)是牧业旗,但没有马鞍的生产,牧民的生活很不方便,旗政府就协商,把我家从河北省正式迁到苏尼特草原,(在这之前,我们是季节性的在草原零星制做马鞍)于是就有“苏尼特”这个名称。
在上世纪90年代,外蒙(我的习惯称呼)的一个部长还到过我家,协商,你们原先生活工作在外蒙,后来回去之后,这里的人马鞍也不做了,现在这里马鞍成了短缺,现在你们再回来吧。后来也没有答应再去外蒙,只是达成每年出口一部分马鞍的协议。
关于价值,我的看法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马文化有其文化方面的意义,作为马文化的组成部分,马鞍同样传承了文化的传统,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大的经济意义。首先,手艺人是靠手艺养家糊口的,如果不能靠他谋生,单凭对古老技艺的情感和兴趣让某种技艺存活下去是很难的。原先各地制作马鞍的家族很多,只是坚持到现在的不多了,而苏尼特只有我们这一家了。

马术网:这款马鞍的制作流程能介绍下么?马鞍的重量,材料是怎样的呢?
格日勒图:这款马鞍的主体是木制的,材料以桦木为主,非常的坚韧,也可以用榆木、柞木、水曲柳等木材制作,但较少。
首先,原木进来后,自然干燥一段时间,再锯成6cm厚木板,自然干燥,总共大约需要干燥一年。较好的马鞍的木料是专门选择桦木树杈的,现在合适的树杈极难找到,就用普通板材了,但坚固性、耐久性、美观上就不如树杈了。树杈制作的马鞍的正面呈现美丽的白菜花,就如从中间切开的白菜所呈现的花纹,同时也经久耐用,不会掉在地上摔坏。
板材需要25cm以上的宽度,不能有裂纹,因此原木中可用的部分就较少了。
板材锯成坯料,共有3种样子,前桥、后桥和鞍板。自然干燥。以后的工作就是全手工的了,机器帮不上忙了。
坯料用锛子(可以认为是一种类似于斧子的工具)雕成马鞍的粗部件。
每个马鞍有4个部件:前桥、后桥、2片鞍板组成,使用一种特殊的胶,叫做鳔,来粘合到一起,有了马鞍的粗部外形。鳔,是一种用动物的皮熬制的粘性很强的胶。基本成型后,干燥。
马鞍再用锛子、刻刀细雕成需要的形状。表面打磨,在适当位置钻孔,以便安装附属部件,这样完成主体木质部分的工作。
此工序关键是目测掌握马鞍的尺寸大小,因为他要和马的脊梁很好的吻合,而每一匹马的脊梁也不尽相同。整个工作用不上任何测量工具,全靠目测。再则,雕琢是大量的体力活,需要高高举起锛子,用力砍下,还得非常的准确,因为制作稍有误差,马的脊梁就会磨破;而制作马鞍时是手持的,随时在转动,一不小心,手就受伤了,这个工作没有一定得功力是难以完成的。
马鞍到这里只完成主体部分。需要在外露的部分刷上油漆,一般3道,颜色为红黄色。里面:与人体接触的部分粘上厚厚的香牛皮,这种牛皮是黑色,表面带有颗粒的那种。在牛皮的边缘,也就是与马鞍前后桥的边缘重叠部分,用铜质或银质的压条固定,起到坚固与装饰的作用。与马接触的那部分不作处理,因为还要垫很多垫子。
接着在鞍板上预先钻好的方形孔内用特制的牛皮固定上马镫,一般是铁质的,高档的采用铜质的和银质的,听说过去王爷有用金质的但我没见过,只见过铁、铜、银的。鞍板两侧还需要装上铜质或银质的花,一为美观,二为保护马鞍。鞍板的前后均钻孔,栓特制的牛皮绳,为了骑马时固定一些随身携带的物品。孔上面均镶有铜质或银质的花,也是为了美观和坚固。
一般压条和鞍花都选材非常考究、制作非常精美,现在大都当做单独的艺术品在古玩市场上出售。制作这些饰品的人我们都很熟悉,也全是手工制成,目前苏尼特只有一个人在干,快50岁了,他父亲80多了,也干不了了。我估计其他地方也没多少人会制作了。
最后,给配套上牛皮制的大、小、马龙头、马鞭、马绊各一套,就算是完整的了。规矩是,客人赶来一匹什么也没有的马,走时可以完整的骑乘和放牧。整个马鞍全用天然的材料。但现在购买这些配件相当困难。
质量检验,只有一条:马背上放一大张麻纸(用麻纤维制作的纸),备上马鞍,不放垫子,一个人骑上,草原上跑出去10公里,再回来,麻纸不破,为马鞍合格。
马鞍本身重3.5公斤,金属装饰品1公斤(不包括马镫,马镫如果用铜、银的话得3公斤)。其他的大、小、马龙头、马鞭、马绊、皮绳没有称量过,估计有4公斤左右。

马术网:还有马鞍的使用场合,注意事项?
格日勒图:这种马鞍适宜于牧民使用,前后桥高,套马时不易掉下。当然在蒙古草原上其他的人也在使用,而现在则主要是旅游点在使用,变成彻彻底底的文化“装饰品”了 。

马术网:这款马鞍每年能做多少个?现在还有多少个呢?
格日勒图:每年制作量:现在由于市场需求少,只能制作100个左右,只是旅游点需要些。原先草原上摩托车不是很普及的时候,每年可以制作2000个左右。存货是不会很多的,目前是只有我叔叔在制作,也60多岁了。我的兄弟们都改行做别的事了。

马术网:这款马鞍还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或者您要告诉大家的么?
格日勒图:我只是希望国家或社会能够支持一下,不要让这门技艺消失。因为人是要生活的,在靠技艺无法谋生的时候,只能转行,而需要以此养活自身,就需要广开门道,使销售量达到一定水平,至少能靠他来维持一个家庭所需。非物质文化是依靠人来传承的,当承载这个技艺的个体缺失的时候,传统也就消失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3 15:22:05编辑过]

已有(4)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08

主题

3693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风在啸

积分
29076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QQ
出塞 发表于 2009-8-3 15:33:00
好帖!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香香吻吻 该用户已被删除
香香吻吻 发表于 2009-8-3 15:56:00
学习了。。。。。。。。。。谢LZ 。。。。。。。。。。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汉室宗亲 发表于 2009-8-3 21:27:00
要不要整个照片啥的?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91

回帖

232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29
火龙驹 发表于 2009-8-5 16:3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汉室宗亲在2009/8/3 21:27:00的发言:
要不要整个照片啥的?

你好,图片我找过,但是没有找着。已经把这事托给格日勒图前辈了,他哪天方便拍好会跟马友分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