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殷商古都,追寻中华民族的马文化印迹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伴随着朝代更迭,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不断完善。都城迁殷之后,商王朝开始强盛。经贸的繁盛,为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政治结构和经贸繁荣,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繁荣,也后来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王朝进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殷墟遗址马文化12.png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个时期留传下来的关于“商人”和“马路”的故事。因为“商人”和“马路”都离不开一种动物,那就是“马”,所以我们先从古代的“马”开始说起。

殷墟遗址马文化1.jpg

我国是家马驯化起源地之一,在蒙古高原、新疆天山北麓草原乃至中原大地,旧石器时代甚至更早都有过野马活跃的踪迹。我国养马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0年的养马历史,但是作为商人的货物运输工具,大致是在商朝开始逐渐兴盛起来的。

殷墟遗址马文化13.png

这一论证的依据是从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找到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殷墟遗址马文化6.gif

因为中原交通的便利性,喜欢做生意的商朝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贸易的重要性,把东南部地区丰富的物产运到西北地区可以交换更多的马、牛、羊等,再把交易来的马、牛、羊等拉到东南部溢价交换更多物产,这就是早期的“交易”。

殷墟遗址马文化18.png

但是商人们来回运输的货物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这时马和马车的重要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只有马才可以运输更重的货物到达更远的地方。这样从事运输贸易的商人,长期往返于南北方,慢慢的就被南北方各地习惯于称为商人,“商人”也就慢慢变成了买卖人的代名词,而商人常走的运输贸易的大道,现在被人们称做“马路”,这条“马路”一直沿着亚欧大陆向西延伸就是后来的陆上“丝绸之路”了,所以说“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原地区是有据可考的。

殷墟遗址马文化5.gif

收藏于安阳市殷墟博物馆的商代殷墟车马坑,是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

殷墟遗址马文化2.gif
殷墟车马坑,我国最早的古董车

从古到今,车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车是由夏朝奚仲发明的,被后世尊奉为车神。

殷墟遗址马文化17.png

商代的双轮马车是由木头构成“舆”,也就是车厢。托在舆底部,往前延伸的是“輈”[zhōu]。同样托着舆,但与輈垂直的是“轴”。轴顶与舆的轸[zhěn]之间有一个高差,需要一个木头的垫片,称为“伏兔”。

殷墟遗址马文化11.jpg

轴的外端有两“轮”,轮由外边一圈的“牙”、一支支通往中心的“辐”,以及中心承受“辐”,并且中空以入轴的“毂”[gǔ]所构成。轴的两端套轮,轮的毂与轴之间可能抹上油脂,使马在拖拉时容易转动。輈的前侧有“衡”,衡上以輈为中心,左右各有一人字形的“轭”[è],轭架在马背颈交接之处,以拉动马车。轭首顶端如菌状,饰夔龙纹,下部为管状体,饰夔龙纹。轭肢为半管状“人”字形体,下部上翘成轭,末端附扁圆筒形体。

殷墟遗址马文化3.jpg

发现于妇好墓的青铜轭,铭文中称之为“金轭”[è],整器由轭首、轭肢与轭组成,包在“人”字形木质轭体外侧,使用时,轭首缚在车衡上,轭肢夹在马的肩胛骨前面,与系在轭上的靷绳借助马的行走以牵引车辆。这种系驾法有利于马的行走、奔跑,从而使车驾驶自如,可达到相当高的速度。

殷墟遗址马文化10.jpg
金轭

舆底下有一圈木结构称为“轸”,轸上钻孔立木柱称“軨”[líng],軨上面有一圈栏杆称谓“輢”[yǐ]。輢有一个开口,通常在车的后面,但也有少数车门开在前端的。

殷墟遗址马文化14.png

升级改版,活力非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