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球名称POLO起源于勃律国[原创观点]

[复制链接]
SLIK 发表于 2020-11-11 10:17:18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 532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olo就是“勃律”!  发音读“布露”,   “勃律国“是葱岭古国,被誉为大唐西门。5 C) B& _0 j$ g. k9 s
. U7 f, @  I0 \# w  {" d
勃律古国的位置与概况
* M0 b5 f  |8 Y9 o: S; R4 J; m( c' Q/ R2 D4 b1 K& g/ L7 M/ R
《新唐书  卷二二一.西域传下.《大勃律传》:「大勃律,或曰布露,地宜郁金。直吐蕃西,与小勃律接,西邻北天竺,乌苌。」也作「钵露罗国」。' |$ a1 U. h! J  Y
《新唐书 卷二二一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 小勃律去京师九千里而赢,东少南三千里距吐蕃赞普牙,东八百里属乌苌,东南三百里大勃律,南五百里个失蜜。0 Y4 a6 h5 n# S2 @7 t
  《新唐书 列传 吐蕃下 》開元十年攻小勃律國 其王没謹忙 詒書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曰:“勃律 唐西門 失之則西方諸國皆墮吐蕃
勃律国位置图.jpg
7 v' _7 c' M* D* v3 l; |( G. x- \2 d# k. c# s( o
     勃律是曾经存在于克什米尔北境的古国,从东晋开始便出现在中国的史籍中,又称波伦、钵卢勒、钵露勒、钵露罗、钵罗。唐朝立国之初,勃律国被吐蕃击破,遂分裂成为大勃律、小勃律两个国家,其中留居故地者称大勃律,向西北迁移至今吉尔吉特地区的称为小勃律。- [" g- P2 p( u: S! p; h
    大、小勃律均处在联结吐蕃﹑印度和唐朝西域地区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故而成为唐朝与吐蕃竞相拉拢的对象。武则天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勃律国君曾三次遣使入唐称臣,均被册立为王,并得到丰厚的馈赠(“勃律国,在罽宾、吐蕃之间。开元中频遣使朝献。”见《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唐朝将领封常清曾常年驻守此地。
, ^' h2 p3 G9 w# A
4 U8 w; E0 a4 D0 y- E% }. u8 i大勃律,古国名,在今克什米尔的巴尔提斯坦[Baltistan],原为勃律国的一部分,大约在公元720年以后分裂成大勃律与小勃律。9 U- m; \) x& m. C4 s2 {; e4 w$ |

9 G4 b0 L, K4 e$ q: H" y7 D7 B 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尔吉特)。唐朝时是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诸山地区)上两个较大的国家之一。
9 |4 d$ k  w1 W* J$ T* ?6 Z+ |! j- L4 V3 B7 O/ [

3 s0 L, e+ |1 s" k6 C
. t# y7 v  C+ h" d7 w
更多产品图片 请浏览【唐古特马具】淘宝网店 http://shop35262226.taobao.com 【唐古特马具】中国六大牧区〔西藏、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主流马具供应商 地址: 原产地 中国 甘肃 垂询方式: 手机 139193六510柒

已有(5)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402

主题

1526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432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SLIK 发表于 2020-11-11 10:23:02
关于马球起源地的争论
& {/ \# X4 i. G! Z& y3 F. t: d以前有几种说法: ( _% z* u2 S3 f6 ~( f3 r( U  M4 v
一说是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 ^5 f5 a7 G- d* ~1 U
一说是公元后6世纪的吐蕃即西藏 以上两说相差近1200年!# v7 D4 ^! F) }
还有一说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内地,即公元后2世纪,拿出的理由只是一句模糊的诗文——“连翩击鞠壤”。
9 L  n4 S+ z. _- z/ `更有考古界在吐鲁番洋海墓地发现了几个皮球和一个木头拐子,鉴定为2800至2400年马球实物,反映出2800年前该地居民已广泛开展马球运动。2800年的概念就是比孔夫子还要早300年!   年代有些惊人 波斯马球罐子.jpg

吐鲁番出土

吐鲁番出土
' I( m% m$ x( K0 S

/ ?" N' k7 w* E  U/ B
) O; C+ m( N: C4 g5 k# f6 v! a' D( H2 ~9 }* `
( N+ Y7 m" \/ n5 k( ]5 \/ A
8 q+ U+ n& o* y! y% ?& s9 e
1 o' D6 B9 O0 {4 @
到此为止,关于“起源地”的争论,已进入“传播史”的初级讨论阶段。 4 j5 @6 W% F! ^: ^6 O6 |* k

$ a3 i! Y' [- j8 d 主张波斯说的国内学者认为:汉字中的"球"或“毬”字,来源于波斯语! 真是开眼界了, 其代表人物向达与罗香林先生,他们在作品《长安打球小考》与《唐代波罗球戏考》中言之凿凿地指出,自唐以后,中国开始流行打马球运动,才有了“球”字,中国典籍中的“球”字,竟然是古波斯语guy字的音译。7 A! ?9 L+ i5 g7 a
不过冷静地想想,这个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现代汉语中及早期白话中的外来词汇多少总是有的,现代汉语将古汉语的许多字义都转移或者弱化了, 而且引进了很多新词汇, 将古汉语改造的面目全非,不胜枚举, 就拿”爸妈哥姐”这几个最日常的词汇来说,也并非咱汉语所固有,  在上古汉语中对应的分别是“父母兄姊”,  爸妈哥姐显然是从西部或北方传播过来的世界语词汇,这几个亲属称谓词在很多民族语言中的发音都很相似。  甚至现代汉语的疑问词“吗”也来源于阿尔泰语系,我知道哈萨克语的疑问句也是用“吗?”用法和汉语竟然一样!    而上古汉语应该是”乎?”     那么这个“球”字,如果在上古汉语中没有出现过的话,则外来可能性很大。" M9 s+ A1 _5 U& i

/ Y  d( d0 N3 \0 S/ \8 N3 d 西藏起源说,即吐蕃说,主要代表人物是阴法鲁先生(不知是阴法唐的甚么人),他认为英语Polo发音来源于藏语的“波郎”(polon)或藏语的pulu,而藏语的波郎就是线绳绕成的球。故得出结论,马球运动产生于西藏。的确是这样,藏语至今将足球叫做”甘其波罗“,意为脚踢的马球。  阴发鲁的这个发现,揭示了西藏在马球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但还没有追溯到源头。

8 k7 A+ r) F8 P6 q8 N唐代进士封演,著有《封氏闻见录》十卷,“语必征实,足资考证“   以记录唐代掌故的真实性著称, 其中记载:太宗常御安福门,谓侍臣曰:“闻西蕃人好打毬,比亦令习,会一度观之,昨升仙楼有郡蕃街里打毬,欲令朕见,此蕃疑朕爱此,聘为之。以此思量,帝王举动,岂宜容易,朕已焚此球亦自诫。明智的唐太宗识破有人企图迎合自己的爱好,怕是另有所谋。于是焚了自己心爱的马球以自诫,以国事政务为重,坚决不上当!  (打毬即今天说的打马球,可见马路本来是马走的路     球本来就专指马球)
4 @5 |6 e% ?/ z" w+ V8 L% m# i: O' c( Y1 r)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1526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432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SLIK 发表于 2020-11-11 10:51:34
结合以上的史料,要判定马球起源于何地,实在有困难,  大体而言,波斯说更有优势,也不排除其他可能。- Y! ~/ k& m3 Q; g7 z

0 `. @. z6 W; b* Q6 {9 k' \) O但仅仅从POLO这一名称而言,我认为则是起源于克什米尔一带的“勃律国“, polo就是“勃律”!发音也读做“布露”。

克什米尔马球场

克什米尔马球场
8 t! X# k5 W4 ?% \3 d' V/ `( W

: T8 j/ Q; O8 W5 ~# ~. Y- K

$ e1 P7 k7 L+ d* T  s2 N0 ^1 S3 Y5 k; |
' [7 k. Z; `$ w9 n% c* b1 Z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唐西门“勃律国地处大唐、吐蕃、波斯三地的关键交汇点, 在文化与物资传播中起到重要节点作用,关于马球起源的三种争论同样聚焦于此地!而POLO之名则永远标注此地!   9 p3 s1 e7 T; N4 b' S4 \4 l) l
1 H# i1 I: U$ p. ^1 j5 s1 P/ l/ W
$ ~8 [9 Z, V% q" l
+ P# \1 t8 l, f7 K

# M% ]& Y9 E0 Y* v) K2 q, z. `# T8 t! G
" a, [/ c( e+ W6 |& }5 @
《大勃律传》:大勃律,或曰布露。地宜郁金。
2 J! i) c2 ]5 X% M) M 9 K% k. Q' F, u! N
《个失蜜传》:个失蜜(即今克什米尔),或曰迦湿弥逻。地出火珠、郁金。! u" B  g, a8 o; c
  唐纪太宗时,伽毘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  九月开花,状似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花而不实,欲种 者取根。
$ S- a. ]* w( _7 g% K
5 j* H# U5 ]9 {- Z7 F,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1526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432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SLIK 发表于 2020-11-11 11:45:36
顺带宣布下同时的意外发现:: i4 z0 f! W# k' Y
一直被认为是西藏特产的藏红花,其实是勃律国特产,  其产地是克什米尔的部分适生地区。 新唐书记载了唐代古勃律与个失蜜地域的藏红花,这与今天的分布状况依然吻合!  ( p( f9 N, F6 T9 ^4 S4 ^6 {2 {

5 O0 ~( g$ b  V3 Y 诡谲的是:  藏红花药典正名为西红花, 在唐代被称为郁金,元代借用波斯语称为咱夫兰, 明清又被改名藏红花!   
1 A$ {# K: c2 p/ H/ k
& \$ ^2 t$ c+ Y, U  w( X6 _9 I 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其实就是藏红花的色彩!   
" K" V9 n3 V9 g' y# Q  h( P0 u
1 M1 Q# y6 n" Y" j 今天中药材中的郁金却是姜黄的根茎,与古代不同。  在唐代勃律史料中,对植物形态做了较详细的记录,:叶似麦门冬(说明是细叶),  九月开花(地中海气候的原生特征),状似芙蓉(如莲花瓣),其色紫碧(花瓣颜色),香闻数十步,花而不实,欲种 者取根(球茎繁殖)。9 q8 }$ n1 @* ~  X8 W4 i( H
6 E0 P: K9 u2 t% X' X9 F
' e5 f1 I  F5 p- p) b1 o
0 x4 {  a4 J: K0 o  L+ _7 p; i

: c1 b5 _6 X( x8 H今天国内的藏红花大多是伊朗进口货,也有国产货。 需要的朋友可与本人联系。 , p5 b5 T3 ^3 i" e; ?

状似芙蓉其色紫碧欲种取根

状似芙蓉其色紫碧欲种取根

玉碗盛来琥珀光

玉碗盛来琥珀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1526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432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SLIK 发表于 2020-11-11 12:18:50
        思绪进一步发散, 就不得不提蒙古族的布鲁了,   / I; J; i' S' Q0 F' ~1 H2 t' N
布鲁会不会是偃月形球杖的异变?这个很难说。   “布鲁”、“布露”、“勃律 ” 、polo发音何其接近?   实物的形状又是多么相似!   这一切绝非偶然!
蒙古语中的“布鲁”, 是马球名称POLO源于勃律国的又一佐证。
! y  ^, z( B% z! z! F8 t
/ G7 G$ v$ f: P8 u: x    ,                     

蒙古族布鲁

蒙古族布鲁
      只是蒙古人民的布鲁,如今可不是用来打马球的, 而是一种投掷性武器,用来打猎或防身。  + A! S9 k5 ?& t

9 B- ^: w. }" K# K% {( d- e
8 Z% i( L4 d/ [2 R6 }; \
1 `* l8 Q/ }% N* H9 h, Z9 E4 w+ |- ]4 s  j7 }! e0 }. r1 q0 U6 v

蒙古族布鲁

蒙古族布鲁

蒙古族布鲁

蒙古族布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1526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432

版主勋章小马勋章

SLIK 发表于 2020-11-11 12:55:05
这个也好理解,就像棒球棒,本来是体育用品吧,但是不少人放车上用来防身。   闲置的 马球杖也是这样,被战斗民族顺手拿来当做武器或者回旋镖使用,发展出另一路布鲁。  或许当时用马球杖揍人一顿是很有面子的行为 。    这个观点今天也是首次提出,能够解释和衔接一些学术问题。 也能揭示日常生活中生产工具用进废退的自我进化现象。
9 ~0 T7 }8 g+ q

契丹球杖

契丹球杖

+ i$ w' z* R+ Q7 s* q; V/ D( V0 E0 \8 N: C+ b

  G9 a1 P2 ?' T9 D5 f8 v# I 在唐代马球杖与蒙古族布鲁之间,还有一个中间体,就是契丹族的球杖。
2 G+ F5 h5 \8 X- ]$ I: ^- M0 v4 Z$ N$ p3 {
我们尝试做出这样的推论 :马球从大唐西门勃律国东传到各地,勃律国也叫布露,   唐代盛行的马球运动经契丹继承传播,考究的马球杖成为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马球杖的击打功能也逐步凸现。 蒙古族结合了马球杖与陶勒棒,产生了布鲁。 在这个过程中, 布鲁、布露、勃律、POLO 应该都是同一发音的不同流传,  共同造就了这一跨越世界各地的普世词汇。  
) U# Q$ i/ s' b/ S& H- U; y6 {4 d7 x

$ g/ Z# O& b. |2 L/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