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马友
Space
文库
图片
视频
研究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您好!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马友联盟
»
论坛
›
文化娱乐区
›
幽默惊险 马上灌水
›
视频
›
马与骑手
发表新帖
马与骑手
[复制链接]
大庆布衣
发表于 2005-12-25 15:04:00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252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马与骑手》 (Horse and Riger) 青铜雕像,高约64厘米,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马里诺·马里尼(Marino Marini,1901--1980)作于1947年,现藏于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 马里尼在1930年由绘画转向雕塑创作后,把工作重点集中在了人物主题的雕塑上。三十年代初期,他选择了具有高度表现性的人体来塑造,如神话中的母性,竞技场上的斗士等。三十年代末,马里尼开始了他一生中显示独特风格的雕塑创作。他以老迈体衰的马匹与骑手为主题,把它作为倍受战争摧残的人类形象的象征。对于这一主题,马里尼作了一系列的变体作品,从夸张、变形到抽象,经历了漫长的风格渐变过程。这里选的是他作于四十年代的作品。 马里尼的作品带有原始的自然本色,《马与骑手》这件作品也不例外。作品中,马与骑手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体,有分明可辨的四肢。人物的变形略显出儿童画般稚拙、生硬的特点,象是跨立在马背上的柱子;马头极力前伸,与拉长的身躯形成了前凸的角锥形。雕像整体的形式丰满而稳重,骑者的双手扶在马背上,马与人都显得相当静止,简略化与偶像化的风格颇有布朗库西半抽象雕塑的特点。日本的一位评论家认为这尊雕像很有古代东方风格,尤其是那匹马,可以与中国北魏时代的汗血马像相媲美。 在以后,马里尼的“马与骑手”主题雕塑的风格不断变化:五十年代,马与骑手变得更加生硬和僵直,构图中充满了严峻的张力,表明了一种极度痛苦和绝望的情绪;六十年代,马与骑手进一步变成了骷髅的残骸,表面质感如风化的岩石,斑斑驳驳;七十年代,作品中的马被更加抽象化,变得丰厚硕大,具有山石一般的形式。在马与骑手这一主题的一系列变体中,马里尼努力地探索着适当的形式以表现生命力与现实的搏斗,并不断注入他对这个时代的新感受与新经验
马与骑手
h4v6sY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放缰而走,不刻意为之,不累心,不放纵,不夸大自己蝼蚁般的渺小,不无视于人类灿烂的文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已有(1)人评论
电梯直达
风影
当前离线
积分
1
IP卡
狗仔卡
风影
35
主题
2525
回帖
1
积分
编辑
积分
1
收听TA
发消息
风影
发表于 2005-12-27 11:51:00
四不像的马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福建马友联盟
内蒙马友联盟
成都快乐大马帮
English BBS
上海马友联盟
美术视觉 摄影书画
经典影视 马背大片
关于我们
马术网
马友联盟
马术产业联盟
马产业投资建设咨询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我们的团队
版权声明
广告合作
合作推广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