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爭準備測試
今年8月8日到8月14日,將是檢驗常偉以及他的競賽團隊工作質量的日子,三日賽成為接受測試的主要內容。馬術比賽對於溫度、濕度、時間要求之嚴格是其他專案無法比擬的。濕度過高,不僅馬匹受到影響,電視轉播也無法順利進行;時間太早,太陽高度角造成的影子過長容易使馬匹受驚……如何協調好時間與氣候,安排好三日賽的比賽流程是馬術測試賽的一個重要目的。 馬術比賽最忌諱高溫高濕天氣,為此,組委會特意將場地障礙賽和盛裝舞步的比賽時間設置到當地晚上7時15分。在燈火通明的主會場,騎手將展現他們的颯爽英姿。令人頭疼的是越野障礙賽的比賽時間。提早開始比賽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正午高溫的影響;但太早進行比賽,又會受到濕度太大的干擾。於是,組委會將測試賽的時間初定在當地時間上午8時。為了儘早結束比賽,馬匹出發時間的設置尤為重要。一般而言,馬匹出發的間隔時間為2到3分鐘。就意味著從計分系統到應急措施等競賽組織的各個環節都必須具備足夠的應變能力,可謂是分秒必爭。 奧運會馬術比賽的具體時間和流程,尤其是三日賽的日程安排,將會參照今年8月份測試賽進行調整。 兩張名片三種語言
常偉有兩張名片——簡體版和繁體版,名片上的頭銜分別是——奧組委體育部馬術專案主任和馬術比賽(香港)有限公司競賽總監,常偉的工作要使用3種語言——普通話、英語、粵語。"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在努力學習粵語。"說著,身為老北京的常偉就迸出了一句字正腔圓的粵語。 "競賽團隊主要成員的辦公地點都在香港的馬術比賽(香港)有限公司,目前已有60人,到測試賽前將發展到100人。不論是1800名的志願者,還是競賽團隊,我們都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資源。"常偉對於自己的團隊很有信心。有別於其他競賽主任,常偉領導的團隊成員中有許多是高級公務員。從北京到香港,在兩種體制和文化氛圍下組織競賽工作,常偉的工作更像是一種橋梁:"我們的目標是辦一場有特色、高水準的馬術比賽。"(人民日報海外版李櫻)
h4v6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