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马政

2011-3-29 11: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7| 评论: 0

摘要: 对马匹的饲养和管理制度。马在古代生产,生活及战争中具有异常的重要性,“行天奠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汉书...
对马匹的饲养和管理制度。马在古代生产,生活及战争中具有异常的重要性,“行天奠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汉书·马援传》)在封建社会两千年间,历朝各代无不重视总结出许多饲养和管理马匹的经验。
    

秦汉时期军马是奇缺的战备物资,尤其是经过大规模战事之后。据《汉书·食货志》载:“汉兴……天下既定,民亡蘸藏,自天平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初承多年战争之后,马稀少到皇帝无力使用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上朝坐牛车,而“马至匹百金”的地步。汉大将“卫青圈单于后,以汉马少,故久不伐胡。” (《汉书·霍去病传》)。为此汉王朝乃全力扩大军马的来源,促进军马的生产,并使之成为政府军备的主要内容。
    

秦汉养马费用很高,一匹马所用的粮食相当于12个士兵的口粮。为了刺激军马生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鼓励民间养马。主要是:①免除徭役。汉文帝时晁错曾上书建议,“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汉制九等爵位以上的人,才可拥有一人免徭役的特权,而养马一匹,竞允许免三人服役,足见汉代对军马生产的重视程度,②提高马价。③卖官鬻爵,可以马作价。④官府提供母马以便和私人繁育马匹。《汉书·食货志》记(元鼎五年)“令民得畜边县,官假马母,三岁而归,及息什一。”⑤减免马税。 (二)中央、地方共同发展军马生产。主要有:政府设“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置西北边,分养马三十万头。”“苑”为中央直接管辖的军马场,皇帝振侍卫充任苑监,使用官奴婢3万人,养马30万匹。汉武帝元鼎五年(前 112)又令地方公养“令封君以下至二百石吏以上差出牝马天下亭,亭有蓄字乌,岁课息。” (《汉书·食货志》)(三)改良马种。主要是:为改良马种,在军事上花费了很大代价,以四年用兵十几万,取得西域大宛的汗血马 3 000匹,不仅使军马的生产获得很大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而且对中国古代养马事业有很大的影响。武帝初年“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 牝者摈而奉得会聚。”(《汉书·食货志》)但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使军马消耗极大,一次战事军马死者十余万匹,使一度缓和的军马供应再度紧张。武帝以后,北边平静,军马需求量减少。东汉军马场扩移至西北凉州(今甘肃武威)西南部越、汉阳、益州一带。
    

唐代极其重视马政。设太仆寺专门负责管理马匹,“掌厩牧马辇之政,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等四署及皆监牧。”(《新唐书·百官志》)监牧之制即唐代养马制度。唐初,
得到突厥马2 000匹、隋马3 000匹,唐王朝将这些马集中于陇右,设监牧进行管理。由于管理认真得法,这5 000匹马自公元627— 665年繁殖到706 000匹。安史之乱以后,唐代马政受到严重破坏,陇右至河西一带主要牧区,经常被吐蓍、回鹘侵占。肃宗时,西北只有马数万匹,只得靠买马补充战骑了。
    

宋代以步兵为主,军马数量比汉唐大为减少,牧马监中存数为20万匹以上。(《唐会要》卷72《马》)河北、河东、陕西以北地区的丧失,使历来的马源渠道被堵塞,养马、买马困难重重,十分薄弱,故两宋普遍缺马。北宋前期,承袭唐朝旧制在京城的诸州置监养马,当时京城有左右天驱监各2个,左右天厩坊各1个,牧养下上监各1个(专收治病马)。在开封府、河北、河东、陕西诸路,设马监14个。熙宁元年(1068)“马监草地 48 000余顷,今以5万马为率,一马占地50亩。”熙宁二年,河南、北监牧司总牧地 55 000,天下有马153 600匹,马监主要役使厢军(后勤差投兵种)负责放牧和孳息繁衍,“春夏出牧、秋冬入厩,孽患有赏,耗亡有罚。”朝廷对马监的管理,有明确条文规定,孳生监要“多择善种,皆牝(母马)牡(公马)为群”“诸坊牧马万匹,岁当生驹四千”嘉枯八年(1063)群牧司,“孳生七监,每监岁定牝马二千,牡马四百,岁约生驹四百,以为定数”“诸军收驹及二岁,即送官。”每年十二月,判官巡视监坊,“阅二岁驹点卯,第赏牧兵。”“凡生驹一匹,兵校而下赏绢一匹。”而“岁终校马死数及分以上并生驹不及四分,并罚俸。”虽规定详细,但各级官吏,只谋私利,不尽职责。官府经营,军人放牧的马监质量、数量效益普遍低,产出只是投入的1/25。故朝廷内部对官府养马议论纷纷。天圣四年 (1026)太常博士馆陶王沿上书:“收监养马教,徒耗刍豢,未尝获其用。”三司使叶清曰监牧“占良田九万顷,须费钱九万缗,天闲之数才三四万,急用征调,一不可用。”他们提出罢牧监,“或以其地为屯田,”或“以田募民出租”,将官养改为民养,即实行王安石的“保马法”。但“保乌法”并未解决马匹供应,元 初(1086)又“议兴废监,以复旧制。”各州马监,又相继恢复。但官府养马弊端很多,绍圣后二年(1096~1097)实行牧马法,将牧监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代官府养马。凡授民牧田一顷,为官牧一马而益蜀其徂。(《宋史》卷198)为了保证马的数量和质量,以县为单位,将马的毛色、高低和年龄,登记造册,每年检查。通观两宋,马骑短缺,虽屡改养马方法,始终未改变骑兵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
    

元代系蒙古族入主中原时期,十三世纪建立的蒙古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养马业最发达的民族。蒙古养马业的发展并不是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的,而是和中国北方其它民族的养马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也是养马的民族。而蒙古人有百分之八、九十来自匈奴。世界著名的蒙古马,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之前1400年,在匈奴帝国冒顿单于时代就已成为良马。中国汉民族对于北方草原地区匈奴民族的骑兵战术十分忧虑,为防御北方游牧骑兵,秦、汉、隋、明历代曾逐段修了举世无双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汉高祖刘邦曾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匈奴,反被匈奴骑兵所败。以后各代以长城为界,战事不断为,胜败多与马骑强弱有关。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养马业的发达,是中国北方民族养马业的继续和发展。《元史》记载:元代“其牧地,东越耽罗(今辽东及朝鲜北部),北逾火里秃麻(约今贝加尔湖地区)西不能超过甘肃,南暨云南等地,凡一十四处,自上都(今内蒙多伦县)、大都(今北京)以至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儿(约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周回万里,无非牧地。”元朝在广大版图上到处设置牧场,当时蒙古贵族说:“周围万里之地没有一处不是监牧之野!”

元代有着一个逐渐趋向完整的养马官制。元世祖中统四年,设郡牧所,后改名为
太仆寺,掌管万里监牧14处,各处设干户、百户吕官,由牧人放牧。每年“自夏及冬,随地之宜,行逐水草”,十月回到本地.太仆寺马总数“盍不可知”。朝廷每年九、十月份派寺官到各处巡视,“较其多寡”;凡所产的马驹,立刻打上烙印,登记在册。如果有盗马的,要牧人赔偿。

蒙古民族在千百年游牧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马方法。马生下来一、二年间在草地上进行精心骑乘训练,使其饱食青草,膘满体壮。长出四齿即去势。蒙古语称去势之马为“阿塔思”,汉语叫骟马,或 马。这样早去势的马矫健勇壮,而且有力柔顺,能耐寒冷气候。去势后的马经二、三年在草地放牧后,再次骑乘,并像最初骑乘训练那样再次教练。经第二次教练,马的性情已较温顺,步法也很理想,不会咬人、踢人。骑马的人在马背上感到很平稳。下马后不用拴马,马也不会离开走远。另外,成百成千匹集成的马群也没有嘶叫的。在教练中,白天绝不给饲料,到了夜里在草地上放牧,拂晓又备起鞍子骑乘,虽然骑乘完了不用拴住,但做为养马法,必须拴在柱子上,使马仰起头,等到气息完全平静、四蹄冷下来之后,才开始在草地上放牧。因为马经过奔跑,疲劳还未恢复的时候就吃草、饮水是很有害的。战马在参加战斗后,必须在草地上放牧,使其饱食青草,饱饮好水,这中间绝对不骑乘,只有再次战斗临近的时候,才把马从牧地赶回营地,拴在马栓子上。然后,仅喂少量的草,经—定的时间以后,肥膘收缩,身体壮健,这时再继续乘骑数百里路。用这种养马法,马奔跑很远路也只出很少汗,任何远征都耐得住。行进中络不喂草饮水。因为劳累紧张中饮食,马摄入的东西不仅不能变成血肉,反而要生病。牧马中最强壮、最优良者留为种马而不去势,蒙汉混合话称种马为“移刺马”。移刺马外,大部分牡马都去势、病弱者很少。移刺马为官马,会如牧人管理马群那样巧妙地管理骡马群。骟马骒马各自为群绝不相混。骡马群一般由四,五十匹组成,一群骒马必须配备一匹种马(移刺马)。移刺马发现自己管辖的骡马中有寓群出走者,就立即追上,连踢带咬的赶回来。其它骒马群的移刺马奔到不属于自己的骒马群时,该群的官马会制止它,把它咬伤或踢伤以后赶跑。牧人经常手持铁鞭监督马群,马特别惧怕铁鞭。若牧人发现无视秩序争先喝水的马,就挥动恢鞭,立即制止。故即使在饮水时,马群也是整齐撑列,顺序喝完水高去。这样周到的饲养管理,就是蒙古人养马法比其他民族的养马法卓越之处。

明清亦专设太仆寺、苑马寺管理饲养繁衍马匹。清朝在蒙古草原的牧场分二种:一属太仆寺,一属内务府。太仆寺牧场,分左右两翼,左翼牧场在喀喇尼墩牛,东西140里,南北150里。右翼牧场在齐齐尔罕河,东西150里,南北60里。各翼养骒马(牝马) 80群,牡马16群.两翼合计192群。骒马,群,多者有246匹,少的亦有132匹,牡马一群,多的有305匹,少的亦有59匹,其数不等。内务府上驷院牧场在博罗台,东西130里,南北197里,主要分布在上都、达布逊诺尔和达里冈爱地方。上都达布逊诺尔牧场,有骒马134群,骟马46群,走马1群,驼6群,马匹一群200~500匹,驼群100~200峰不等。每年夏季由太仆寺派员稽查其孳生毙损之数,以定赏罚。每于草长之时,牧人引大小马群,以赴牧场,同时构造小棚。一般 500匹马为一群,其中儿马约18匹,骒马约 300匹,骟马约182头。儿马之强健者,一匹配骒马30匹,自然编成若干组,可代主人为诱导监督之责,整然不乱。一群马半个月可食尽60里草原。牧丁遂携小棚,逐马群移到有草之地,经一两个月仍回原地。
正因为大漠南北的中国北方许多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和契赠丹等千百年发达的养马业,才使其以弓马之利取天下。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