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矮小何以蒙古骑兵纵横天下

2011-3-29 11: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22| 评论: 0

摘要: 如果1 VS 1,蒙古骑士不是欧洲重甲骑士的对手。但是战争不是武士决斗。   1、蒙古士兵个个是神射手,且拉得都是硬弓,可以射穿盔甲...
        如果1 VS 1,蒙古骑士不是欧洲重甲骑士的对手。但是战争不是武士决斗。

  1、蒙古士兵个个是神射手,且拉得都是硬弓,可以射穿盔甲。草原民族全民皆兵,蒙古人从会走路起就接受军事训练,特别是骑射。蒙古人可能是历史上骑射技术最强的草原民族。蒙古武士的军事技能训练还包括套马等。个个都是全能型骑兵。

  2、整体战术先进。蒙古人的战术非常符合MZD的军事思想,以高度机动性为主。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敌退我追。蒙古骑兵遭遇欧洲重甲骑步兵不是一味猛冲,先射一通重箭,如果是敌人军营,则还会发射火箭用投石机投石等,待敌人阵脚大乱的时候,避开敌人正面采用包抄的方式进攻敌人。欧洲重甲骑士行动笨拙,一旦队形打乱,无异于一群被着硬壳的乌龟。蒙古武士再用套马索、短斧等武器无异于砍瓜切菜。每一个蒙古骑兵身上都有多件称手兵器(工具),不同的打法不同的兵器,可谓是全能型骑兵。蒙古骑兵的阵型是宽大展开型,前后队可以轮流射箭,同时敌人如果硬冲,自己可以展开方圆百里的机动,让敌人打不着摸不到。蒙古人匈牙利一战,欧洲重甲武士的伤亡简直不成比例。

  3、马。蒙古马别看冲刺速度不如欧洲马,可是长途奔袭是其特长,而且对草料的需求比其他马低,耐得严酷的自然条件。所以蒙古大军可以“兵马先动,粮草后行”,从小生于苦寒之地的蒙古人吃苦耐劳,有时候就靠喝马奶充饥。蒙古大军既没有辎重的困扰,所以能够展开惊人的大范围不停歇的机动。

  蒙古大军征伐西方,无论是欧洲重甲骑士、还是穆/斯/林世界,都可谓势如破竹,不过十多万大军,三两天结束一场战斗,七八天攻下一座城市。蒙古人真正的劲敌在东方。灭金,顷全国之力。灭南宋,花了半个世纪时间,死了三任大汗。

  218.0.75.*:

  这是作战思想不同导制的结果.古代中国并不重视士兵的单兵素质和士兵手中武器的精良。我认为这和中国的长期大规模战争和战争动员体制有关,不象日本和欧洲军人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阶级如武士和骑士这种职业军人他们是那些地区战争中的主力。而中国战争中的主力却是农民。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最欣赏平时为民,战是为兵的兵民耕战体制。这样一来就造成中国古代军队整体素质不高只少他们的单兵战斗力和战斗欲望不如职业军人。但个别时期和王朝除外如春秋和战国时代,因为那时的中国战争不断谁弱谁就是待宰的羔羊,中国的农民因为在不断的战争中磨练出相当强悍的战斗力。政府为了保持人民的战斗力还做着不屑的努力,因为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些王侯就会变成别人的监下囚。频繁的战争让每个诸侯国都不堪重负谁能调集起一支兵力众多战力强悍的军队往往是胜利的关键。那么短时间动员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光有人不行还的有武器,秦汉时的步兵武器都很优良,秦军那精巧的青铜弩机和长剑等等…。汉军的装备也不赖,他们的弩机和秦军的一样精巧而且望山(秦汉弩机上的瞄准设备)上面还有刻度和标尺,汉军的战刀也是无比精良,在汉代剑几乎退化成礼仪用品,军队都是以刀为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汉军学习匈奴军队大力发展骑兵,这样就的为骑兵准备适合他使用的兵器。刀的优点在于有利拼杀刃薄背厚在激烈的砍杀中不易折断但汉还是继成了秦的遗风兵器制作无比精良但骑兵还是受过去步兵的影响分戟兵和弓刀兵。我觉的是和骑兵无马鞍有关拿长兵器戟就只能配一把刀防身,使弓箭就没地方拿戟也只能拿把刀防身。南北朝时期因为发明了马蹬,于是重骑兵和重甲步兵登场并一直流传到隋唐。这时期因为铠甲的增厚,过去适合骑兵的弓弩在重甲面前显的那么无力,连刀在互相砍杀时变的十分吃力,这时就需要更精良锋利的刀问世了,于是唐刀出现了,大弓和长弓成了远射兵器的主角但唐朝的骑兵、步兵不知什么原因仅带三十九只箭。(可能是铠甲太重)流行在秦汉是的床弩也复活了,而且比原来更强。在宋代火器和复合弓将重骑兵彻低打进历史的垃圾堆.装备复合弓的蒙古骑兵在远距离上就能射杀重骑兵跟本用不着和他们肉搏。

  在说说蒙古骑兵的主要乘骑工具蒙古马 蒙古马在世界各种马中长的可能是最丑最小的,大脑袋小身子,看起来象它的老祖宗三肢马。最大的缺点是腿短但是它好养活、耐力强、奔跑速度也不慢,它要跑慢了它就成了草原上那些饥肠辘辘的狼群的美餐了。蒙古草原上的冬天很难熬常常有白毛风(即暴风雪)的光临连冻带饿(雪下厚了被风吹硬了马便找不到草吃了草原上俗称“白灾”)体弱的马这时都的死掉(60年代我们这引进的苏联顿河马种马在连续三天暴风雪中竟被冻死在马厩中,但是那些放在草原上的蒙古马却挺过来了)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已经很不容易了。说蒙马不好我只能说他无知. 别忘了岳飞在朱仙镇大捷中杀败的金军铁浮图就是金军的重骑兵。

  护羌校尉:

  在论谈上看到很多关于蒙古骑兵的文章,但几乎都没说到点子上。其主要原因恐怕是大家都不了解蒙古骑兵,大家看欧洲的骑士战争看多了将其生搬硬套在蒙古器兵和中国古代骑兵身上,加上中国古代战争影片拍的太烂,跟本不能反应其真实面貌。也使人感觉不到到那弓马骑射的真实面貌。从草原上的几种竞技活动中你就能了解到蒙古人是怎样练兵的。草原上的男儿三绝技是骑马、射箭和摔跤。但我还的说一句一个熟练的骑手不关在有没有马鞍的马背上都能拉弓射箭,我小的时候就经常骑不加马鞍的马。我们将不加马鞍的这种骑法叫骑光屁股马。(可能是源自“人靠衣服马靠鞍”马的衣服就是马鞍吧?这种骑法裤子老爱裂开裤档,特费裤子)

 现在到没什么射箭了都改打枪。最考骑射功夫的那达幕比赛项目是(名字我忘了)在飞奔的马上,让马跑过大约是几百米的距离,在这段距离内你连射十箭要是箭箭红心你是优秀,如果你没射完那是你的最大的耻辱。
  
  我想这种比赛在弓马骑射在古代的军事意义我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有了能骑善射的骑兵还不够,还的将他们组织成军队,对这支军队战术的训练就是打猎具体说应是围猎。将草原上的野生动物驱赶到一起包围它们射杀它们这本身就是一件组织严密的事 因为在古代打猎时如果遇到猛兽很容易出危险,人人比须遵守纪律,任何冒进和退缩都可能造成伤亡甚只是误伤。

  这样训练的军队他们的战术就是德国闪击战的翻版(应该是德国闪击战是蒙古骑兵战术的翻版)先试探敌人防线上的弱点,(俗成百道并进)因为骑兵是攻击力量。用少量的兵力在正面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每战都集中决对优势的兵力没有总体兵力优势就创造局部兵力优势。他们会选择敌人最为薄弱的地点发动进攻。撕开敌人的防线在敌人的后方横冲直撞,打乱其部曙,切断其后路及供给线。切断其部队只间的联系,在将其分割包围,在一一消灭。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他们会不停的机动在何时何地地战斗取决于他们,能和骑兵决战的只有骑兵。(这和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同理)蒙古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长矛、马刀是辅助武器只在近战防身中使用,因为失去了机动的骑兵和步兵没有区别,要想让骑兵发挥最大优势就是机动,用弓箭在远距离上杀伤敌人。

  蒙古骑兵和欧洲重甲骑士对阵时就是这样,重甲骑士装备成本高所以不可能大量装备,重甲骑士的盔甲虽然厚但是并不能完全抵御弓箭(就象1346年8月26日克雷西战役中英军弓箭手射杀法国骑士)但重厚的盔甲妨碍了他们的机动能力最要命的是他们没装备弓箭或弩箭。步兵中有弓箭手(就好象反坦克炮都在步兵手里,装备了“老虎”却没有按装88毫米炮,但对手却是清一色的T-34)

  但是不是没有办法防御他们的进攻,中国在汉代就发明了列环阵以御敌(其实就是“环型支撑点式防御”这样不仅节约兵力还能对付来自骑兵的个个方向的进攻,)

  在古诗句里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又如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和很多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我认为中国古代的主战兵器应是弓箭和弩箭而且并不象欧洲那样专业分工明确(我认为是在西晋之后弓箭成了中国的主要兵器,因为弩箭的射速不如弓对付骑兵快速冲击时火力密度不够,在这时的中国已经发明了马蹬导制的结果就是重骑兵的出现,在远距离上对付这些装甲坚固的骑兵就比须使用强弓劲弩,(中国的重骑兵也装备弓箭)但强弩的射速太慢,那只有大弓、长弓、复合弓,(步兵的强弩得用腰力脚蹬手拉才能上弦,骑兵如果装备弩,一是骑兵的弩比须只能用双手上弦,这样弩的力量就太小对重甲骑兵和步兵根本够不成威协。二是发射速度慢,火密度太底。[弩箭和弓箭就好比手动步枪对半自动步枪一样]一个打的准但发射速度太慢,一个发射速度快但精度不高。)中国选择了复合弓我想这和骑兵的装备有关。(英国装备的长弓其长度约两公尺,而箭长也有90公分左右)这么大的弓骑兵使起来肯定不方便,但复合弓就没有这些问题,随然它的制造比较复杂但是它比较短一公尺左右但开幅特别大,能使用90公分以上的箭,这样射出的箭的即远且强,还能穿透当时的任何盔甲。那个时代弓箭就象士兵的步枪一样成为主战兵器,而战刀就退居为辅助兵器成为防身武器。 这也能说明为什么日本刀其技术和唐宋刀剑相同,本来就是在我国传入日本的。难到这些技术是在我国失传了吗?我想不是是因为须求不同了,夹钢技术是在宋代发明的而宋代的《武经总要》中却没有,而火药武器却记载了一堆。连当时的菜刀、剪刀都能用夹钢贴钢技术来制造,而且流传到现在。做为兵器没有理由不用当时的任何先进技术。所以我觉的中国人倾向于远射兵器这和骑兵有关。步兵防御骑兵最有效的武器是长矛阵和弓箭,但是骑兵可以待在远处用弓箭杀伤矛阵步兵。步兵只能用大盾来防御骑兵的弓箭,并用弓箭还击骑兵。但矛阵对骑兵来说不过是防御性武器除非被逼入死胡同否则跟本没有危胁。

  218.0.79.*:

  战马:上天对勇士的恩赐

  马几乎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佳的战斗礼物。它力气大、速度快而且温顺忠主,长背天生适合坐骑。当马匹开始和战士结合,历史上强悍的战争机器———骑兵诞生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道出了马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位置。

  英雄在马背上书写着历史,历史也刻下了名马留下的足迹。今天的青海河曲马、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向前追溯,它们的前辈在历史上可都是战功赫赫,即光照史册的“汗血宝马”、蒙古马和“天马”。

  汗血马体格健壮,姿态优美,走山路如履平地,过大河犹如蛟龙。汉朝时,朝廷当局为改良中原地区的马种,曾派使者用一尊纯金造的马去换西域的优良马种大宛马,结果未成,后来还是用武力抢来了该马马种,放牧于青海一带。这种马血管外张,奔跑流汗时看似流血,故称汗血马。这些马为汉朝征讨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古马是世界名马之一,在世界各地享有较高的声誉。蒙古马个头不算高大,但耐力却是全世界最好的。当年成吉思汗的大军骑跨蒙古马,所向披靡,横扫欧亚大陆。在成吉思汗的铁流中,每位骑兵拥有数匹蒙古马轮换骑乘,不要一切辎重,席地而卧,刺血而饮,翻越高加索山,神速攻入伏尔加河流域,大败俄罗斯大公的联军,直抵匈牙利边境。

  “天马”就是今天的伊犁马。西汉时期,西域乌孙就出产良马。乌孙国常常向汉朝的皇帝进贡良马。汉武帝非常欣赏乌孙马的优良品质,并亲笔赐名“天马”。此后,乌孙马便有了“天马”的美誉。从清朝收复新疆到19世纪90年代的100多年中,清政府在伊犁各地建立多处马场,培育该马的良种,以供军需。清军乘骑伊犁马之后军威大振,声震八方。

  露重宝刀湿———马刀:划出了多少江山

  雪亮的军刀,矫健的骏马,威武的骑士,马队在古阴山脚下纵横驰奔,卷起滚滚黄尘。骑兵最经典的斩劈技术表演开始了。在开阔地上,150米的距离内竖着高低不同7个人体目标。一位骑手策马而来,在疾速奔驰中,从刀鞘中抽出马刀举过头顶,挥刀砍下。瞬间,模拟的人头滚落尘埃……这是电视剧《最后的骑兵》中的精彩一幕。

  马刀是骑兵的主要兵器,很多马上得天下的王朝都是用马刀划出了江山。汉高祖刘邦白登被围后,为了增强骑兵战斗力,汉朝发明了利于砍剁、单面开刃的马刀。对匈奴以骑射为主的骑兵来说,一旦近身格斗,也只有挨宰的份。汉朝休养生息后,汉匈大战终于爆发。当时卫青任大将军,统数十万众,长驱数千里,直扑大漠。匈奴兵不愿放弃传统的优势骑射与汉军拔刀对砍,采取“退中打机会”的战术,不与汉军近战。卫青则出精骑直扑敌主营,攻其所必救,尔后以大军掩杀。精骑是从住在边境的汉人中选出精骑术、善格杀的壮丁组成,每战必先出动咬住敌军主将。匈奴兵只好与汉军硬扛,汉军则发挥近战优势痛歼敌军。正是有了配备马刀的优秀骑兵的支持,后来才有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始有强汉,后有盛唐。当时强大的唐骑兵高举着马刀,身体同马背成45度夹

  角,一路砍杀,打到中亚。对唐帝国的势力范围而言,马刀就是开路先锋。再后来,马刀一直都是骑兵的必备武器,直到后来的人民解放军。解放后我军唯一的制式骑兵军刀叫作65式骑兵军刀。它是1965年由南京某军工厂生产并列装的。该刀的前身为抗日名将彭雪枫所设计。1941年新四军第4师组建骑兵团,战术、技术师法苏联红军骑兵,称为“红色哥萨克”。但自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师长彭雪枫却没有采用苏军的高加索式马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了一种马刀,刀身颀长,刀背轻薄,锋利异常。骑兵战士们爱不释手,称之为“雪枫刀”。在1942年洪泽湖地区沙山集一战中,骑兵团仅用9分钟即将300余名日军砍倒大半,80余名日军因恐惧而投降。

  快走踏清秋———马镫:骑战升华的阶梯

  马镫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骑乘用马具的完备,因而在军事装备发展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还未出现高桥马鞍与马镫。没有这两件物品,骑兵无法与坐骑紧密结合,全靠双腿夹住马肚。骑兵一旦受力,很容易从马上滑落。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因此当时的骑兵都是依靠机动力进行侧面骚扰的轻骑兵,战场上真正的主力是战车和步兵。直到汉代出现高桥马鞍和马镫,骑兵才能使用刀和枪,才真正成为战场主力。最初的马镫只有单独的一个,用于帮助骑手上马。骑手上马之后,马镫就没有实际用途了。后来在原始马镫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制作出真正的马镫,就是现在大家很熟悉的双马镫。

  马蹬的发明几乎可以和轮子的发明相提并论。在军事上,它使骑兵上下马迅速,人骑在马上不易坠地,控制战马更加自如,骑马的姿势也更加潇洒自如。马镫解放了骑兵的双手,增加了战斗力。有了它,骑兵可以更轻松地在马上做各种动作,人类战争史才真正迎来了骑兵无敌的年代。另外,马镫的发明才使得重骑兵的出现成为可能。穿上了厚重盔甲的骑手必须踏住马镫才能稳住身体,保持平衡。骑手们借助于马镫还可以把速度转化为强大的前向力,用长枪长矛轻松地把步兵身上的重铠甲像捅纸一样刺透。

  百战穿金甲———重甲:破灭了的无敌神话

  当重铠甲与骑兵结合,重骑兵便在历史舞台上闪亮登场了。大规模的带甲骑兵轰轰烈烈地向对方阵营践踏而去,就像一个浮动的城堡,给步兵带来的不仅是伤害,还有心灵深深的恐惧。

  在我国,最早投入实战的重骑兵是在西汉,规模甚小。当时汉与匈奴皆有,但因其不适合大漠作战,很快消亡。东晋时期,鲜卑人组建了数万人的连环甲骑,即便是当时东晋第一名将桓温的百战精兵在面对这种全副铁甲武装的骑兵时也束手无策。晋军大败。从此重骑兵一战成名,各国(除东晋外)皆组建自己的重骑兵部队。这时的重骑兵对战争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重骑兵的作用不是杀伤多少敌人,其主要作战目标就是冲阵,毕竟它的防护力在当时是第一流的。先由重骑兵冲乱敌阵,等己方后继的轻骑和步兵将敌军分割,然后予以歼灭。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支非常著名的重骑兵是金兀术有“常胜军”之称的“铁浮图”。“铁浮图”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3000余名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以3个骑兵编成一队,居中冲锋。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1.5万名,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郾城大战中,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专砍马腿,使敌人仰马翻不得前进。双方从午后直战至天黑。金军大败。此战是金军的巨大失败,也是重骑兵的重大失败。金军将士被岳家军打怕了,胆战心惊地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此后,重骑兵一蹶不振。到了元代随着强弓的出现,重骑兵逐渐淡出了历史。

  弯弓射大雕———弓弩:穿越时空的掠影

  弓弩是骑兵最早使用的兵器之一,也是骑兵使用时间最长的兵器之一。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几乎都是骑马射箭的高手。从匈奴、突厥到后来的蒙古、女真等,多少马背英雄“俯身散马蹄”、“弯弓射大雕”,留下了无数故事和传说。

  纵观冷兵器时代,蒙古骑兵不论在个人生存能力还是集团作战优势方面都堪称史上最强骑兵,这与他们擅长使用弓弩有着巨大的关系。一个普通蒙古轻骑兵的主要装备有一张强弓、一个强弩和两个装满箭支(60~80枝箭)的箭囊,外加马刀。强弓是利用角质和木材外缠绕牛筋所制,满开的话需要至少80公斤的力量。射出的箭能轻易地穿透一头壮牛。这种强弓配上破甲锥后可在近距离有效射穿重骑兵的正面护甲。

  蒙古骑兵西征时,使用了一种灵活的运用弓弩的战术。此战术堪称游牧战术的一种完美形式。遇到欧洲骑兵集团冲锋,他们先是在远距离用强弓射杀,以尽可能多地杀伤敌人和破坏对手的阵形。虽然对手是重甲骑兵,百步内蒙古骑兵也能做到一箭致命;等距离靠近再用飞行速度更快的弩箭,然后依靠自己快速的行动再次拉开和对方的距离,接着又是新一轮的箭雨……如此往复,最后等蒙古骑兵挥动马刀开始冲锋的时候,欧洲的骑士已经疲惫不堪所剩无几了。当时的蒙古骑兵经常利用自己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很少的部队歼灭敌人大量的部队。

  护羌校尉:

  据《军事史林》上的文章介绍,蒙古的人口和军队都不多,成吉思汗时代联合了几十个部落,可能有十几万人口到60万人口。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蒙古兵的总兵力最多时候也不会超过12万,既元主忽必烈在白城一带誓师伐南宋前后;当时那个地区的草原对牲畜的承载能力,决定了他们的人口总数。

  后来的战争中,蒙古人大量使用其他民族的兵员,总数也不很多。蒙古部队当中的民族融合和空前的,这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战争和疾病等等,损失都很多。

  用现在的人口观点看,当时蒙古民族所以四处打仗,也是因为他们的土地养不活这样多的牲畜和人口,人口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必须四处打仗,胜利了就掠夺敌人,失败了就自我灭亡,这方面有大量的证据。欧洲人总认为蒙古人在西征时有很多军队,其实这实在是一个误解;当时蒙古在欧洲打仗的部队只有两三万,多的时候也就五六万。

  蒙古军队打仗前首先要抓大量的俘虏、老百姓充当前锋,替死鬼,这些人即使为蒙古军队卖命,蒙古人也不赏赐他们。

  蒙古的部队里面每个人都有2~4匹马,多的可能有5匹,轮流骑,所以部队行军时阵容强大;打仗时候,精壮男人排在前队,妇女、儿童、老人都在后面的山上助威,看起来人数很多。蒙古军队作战主要是依靠机动作战,既两翼的哨队骑兵不断的游荡,试探性的攻击,发现敌军队伍的薄弱环节,以专用的小旗为号,引导主力快速机动到该部位,全力突破,在敌军的内部穿插分割,打击敌军的软肚皮,利用敌军内部的混乱,瓦解敌军的意志,在混乱中打败敌军。

  蒙古军队经常是以少胜多的。

  蒙古军队打仗一旦胜利,就疯狂烧杀抢掠,*淫妇女,这是成吉思汗教导出来的;成吉思汗是当时真正意义上的大独裁者。他可以随意规定哪个将军上供金银多少,哪个女人给什么人;违背他的意志就是死罪。

  蒙古吟唱艺人编织了大量关于成吉思汗的英雄故事,把他从一个人迅速的变成了神。

  在蒙古四大汗国建立以后,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侵略的地方了,他们的人口迅速分散到世界各地,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融合,与世界各地的民族混血,很难再说蒙古民族有多少人口了,相应的军队数量也难以计算。

  明朝灭了元以后,追杀到蒙古高原腹地,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回到了几万到十几万的规模,大漠上人烟稀少,草木极度匮乏;中亚、东欧的蒙古人已经被当地同化了,现在几乎找不到蒙古人的后裔。

  清朝康熙帝灭准葛尔部葛尔丹王时期,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又一次险些把整个蒙古民族消灭;现在的蒙古民族可以说是蒙古民族几次毁灭性灾难打击后剩下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中国东北地区(东蒙)蒙古民族的后代。

  护羌校尉:

  由于行军时不必马匹带饲料,士兵又自带各人的食物和装备,而且通常只带最少的用量,因此,蒙古军队不需要拖带庞大的后勤供应辎重车队,也不必保留一个后方供应基地。由于大部分蒙古战马都是母马,士兵能喝马奶生活,因此也减轻了军队食物供应的负担。这同时也使蒙古军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