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

2011-3-29 10: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03| 评论: 0

摘要: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当这支歌同其它九支歌一起代表人类语言和感...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当这支歌同其它九支歌一起代表人类语言和感情,随着飞行器一起唱进宇宙的时候,有谁想过这支名歌是怎么编出来的,怎样唱出来的呢?

历史的回音

    一阵滚滚尘沙在草原上腾卷,一群身着裘皮的吐蕃人唱着古老的藏歌,赶着一群良马,风尘仆仆穿越草原,在翻过最后一架大雪山以后,他们来到了雪山脚下一块两江相会的草滩上,这里水草丰盛,是牧马打野的最好地方,他们需要在这里很好休息一下,明天他们将走进古老的峡谷栈道,把一群良马赶往雅洲府、芦山郡,或者碉门、荣经,换取汉区的边茶。他们在这里用三块石头支起锅桩,用白石夹着火草狠狠撞击,瞬间的电光石火点燃了火草,再把火草送到锅桩内的干柴下,在草滩上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把火。也许正是这些开千古盲昧的先驱者支起的第一个生火熬茶烧饭的锅桩,确定了这个地方的历史命运,才有了后来这块地方的独特文化。

    以后的一千多年中,不间断的有马队从藏区出来,在这里打野后进入汉区;不间断的有马队从汉区驮来茶叶、丝绸等在这里打野后进入藏区,这里被人们称作“打折渚”(汉语的意思是两江相会的地方)。

    藏族用马换取茶叶的交易在古代叫作“茶马互市”,这条横穿横断山脉的道路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抑或是“打折渚”的谐音,这地方不知何时竟有了一个叫“打箭炉”的名字。这便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康定。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达赖喇嘛奏请打箭炉“交市之事”,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准“行打箭炉市,蕃人市茶贸易”。正是这一纸王命,使康定后来成了西陲重镇,成了藏汉物资文化交流中心,成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清雍正八年(1730年)清王朝在康定依山临山修筑城墙三堵,并在三条进出口处修建了东南三座城楼,分别起名紫气门、南极门、拱宸门。民国十一年,川边镇守使陈遐龄修复东关城门时改紫气门为康定门,亲笔书写“康定门”三字匾额挂在东关城门上,这便是康定溜溜的城。

    茶马古道,一条大西南的丝绸之路。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从这条路流向印度洋,流向欧洲、美洲,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条道上流向康定,流向中国。在康定什么东西都能买到,于是康定有了“小北京”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武汉、康定被中华民国定为全国“三大商埠”,上海、武汉、康定商会被定为全国“三大商会”。

雪域高原的罗曼蒂克

    康定是一个藏汉文化,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心,她有自己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空间。

    一种文化在康定形成,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一个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把康定推向一个个高峰。清朝咸丰年间,果亲王允礼、福安康都曾来康定,清末民初赵尔丰、尹昌衡先后经营康定,三四十年代康定被定为西康省会。历史上漫长的茶马互市,清末时的移民,使康定形成了以藏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由于茶马古道的向东南亚延伸,使她与世界文化接下了不解之缘,不少康定人血管里流淌着藏汉人民共同的血液。康定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中国一些著名学者、艺术家张大千、丰子恺、吴作人、叶浅予、戴爱莲、任乃强……先后都去过康定,也曾对康定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繁荣的经济必然产生杰出的文化,正是这种独特的康定历史文化孕育了《康定情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甘孜报》突然悬赏万元寻找《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一场波及全国,纷纷扬扬的讨论在《甘孜报》上展开,众说纷纭,各执其是,其中不乏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浪漫情调。但多数人认为该歌曲是由民歌发展而来。一位老人说,他们十几岁时在康定听见的康定情歌不是今天这个样唱的,那时是这样:“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会当溜溜的家来会为溜溜的人……”当时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康定城有一卖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长得漂亮美丽,举世无双,康定人称“松光西施”。每天早上她都要上街卖松光,康定人只要听见她叫卖松光的声音,都要打开门窗探出头来,有的是为了买松光,更多的是为了一睹“松光西施”的芳容。康定情歌唱的就是朵洛。这可能就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雏型了。按老人的年龄来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康定情歌就已萌生。

    康定的人文是多样的,作为茶马古道上的物资集散地,它必然是多民族的多种文化交流和融汇,作为康定的民歌正是这种交融文化的体现。正是从这种意味上看,历史造就了《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茶马古道这块沃土上生长出来的高原雪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不是哪一个才子大腕的个人杰作,是由民间歌手创作,又由众多文化人和民间歌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可以肯定在情歌的背后还有许多美妙的传奇故事,情歌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许多关于情歌的传说,有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这就是康定的文化内涵,这是雪域高原的罗曼蒂克,这是人们对康定这座文化古城的理想和梦幻。

茶马古道撩开神秘面纱

22日12:42

 古道传文明

 千百年来,青藏高原和祖国内地之间就存在着一条汉藏交往的古老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

    最高最险的文明文化传播的古道,是一条完全用人和、马的脚力踩出的、用有血有肉的生命之躯铺就的古道,马帮们沿着这条坎坷崎岖的古老驿道,源源不断地为藏区驮去茶、糖、盐等生活必需品,从藏区换回马匹、牛羊和皮毛,专家们因此将这条汉藏古道称为“茶马古道”。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大观园、民族迁徙的大走廊,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见证。在这条绵延4000余公里的古道上,有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有彝族祭坛上的火文化、有白族的本主文化、有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有藏族的雪域文化……各民族文化在这条古道上交汇、融合、发展,生生不息。它又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在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茶马古道途经的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又是我国地理地貌最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有着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

 据考证,在漫长的历史中,茶马古道形成了两条主要的线路,一条以现今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产茶地为起点,向西北经今云南大理、丽江、迪庆到西藏昌都、林芝至拉萨,再经拉萨南下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和印度,另一条则从现今的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拉萨等地,到达尼泊尔

、印度。

 同“丝绸之路”一样,茶马古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曾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文明的涤荡,这条古道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近年来,滇、川、藏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又唤起人们对这条古老文化文明传播通道的记忆。

 完整路线图

    人们已很难窥见这条神秘古道的全貌。茶马古道究竟如何走向?它究竟经过现今的哪些地方?在主干

    道之外又有些什么样的附线?……这一切都是那样的扑朔迷离。

    100多年前,滇西北这片天荒地老的高原曾有许许多多的法国籍、德国籍传教士不辞辛劳、历尽艰险

    到这里传教,足迹曾经踏遍整个滇西北高原,他们会不会留下关于茶马古道的一些记述?

 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热衷于“香格里拉”和茶马古道研究的女学者、云南人民出版社女编辑郭素芹习惯性地前往县图书馆查阅资料。她意外地发现,不大的德钦县图书馆里竟藏有外文原著近千册,其中法文原著就有300多册。当地学者告诉她,那些书原来都是茨中教堂的幸存物,所有的书都是当年的外籍传教士或探险家们带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那些传教士们回国著书立说后寄来的。

 郭素芹一本一本地翻阅,突然,在一本书的夹页里她翻到了一张地图,地图印制得十分清晰精美。精通法文的郭素芹将地图上标注的法文地名一一翻译出来,茶马古道研究专家、云南省迪庆州政协副主席刘群激动了:这竟是一张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茶马古道完整路线图。

    地图印制于1875年法国巴黎出版的《地理社会》公报。150多年前,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巴达让的探险家闯入“香格里拉”游历。他从印度进入滇西北高原,沿着崎岖险峻的茶马古道,先后踏访了巴东、白地、叶枝、茨菇、德钦、维西、中甸、贡山等地,记载下了详尽珍贵的考察回忆录,并绘制出漂亮的地图

    “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发现,它不仅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茶马古道的完整地图,对于茶马古道研究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而且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云南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直根据民间传说有一种猜测:滇藏茶马古道有一条附线可以不经过西藏腹地而直接从云南走出去。社会科学研究者们一直在苦苦寻找这条路的踪迹,但未见突破。这张百多年前老地图的发现,强有力地佐证了研究人员们的猜测。滇藏茶马古道附线自大理经六库过茨菇沿独龙江而不需要横穿西藏腹地便可直接进入印度。”刘群这样认为。

  科考撩面纱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四川雅安出发,分两路对举世瞩目的茶马古道进行考察。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对茶马古道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此次综合科学考察活动,集中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地理学、地质学、动物学、植物学、经济学、旅游生态学等学科的众多专家学者,他们将揭开蒙在茶马古道上的神秘面纱,为滇、川、藏“大三角”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茶马古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经济文化交流意义,被学术界称之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

传播古道之一”,

    是与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海上之道、西域之道、南方丝绸之路、唐蕃“麝香——丝绸之路”相并列的第五条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形成于两千多年前,其衰落仅仅半个世纪;

    “茶马古道”东起云南和四川,会合于昌都地区,穿越整个西藏中南部,通经南亚、西亚诸国。数千公里沿途,荟萃了绝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且文物遗迹众多,历史积淀深厚,蕴藏着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被国内外旅游专家称之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

    为此,西藏昌都地区打出了“茶马古道”旅游品牌,

    此举得到了茶马古道沿途云南迪庆、四川甘孜、西藏那曲等地州的响应,

跨省区协作联合经营“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局面正在形成。

    茶馬古道百年古地圖被發現

 百年前一張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圖﹐被一位女學者意外地發現。經鑒定﹐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一張茶馬古道地圖﹐茶馬古道上的許多驚世之謎將由此解開。

 千百年來﹐中國青藏高原和內地之間就存在著一條漢藏交往的古老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勢最高最險的文明傳播古道﹐是一條完全用人和馬的腳力踩出的道路。馬幫們沿著這條坎坷崎嶇的古老驛道﹐源源不斷地為藏區馱去茶﹑糖﹑鹽等生活必需品﹐從藏區換回馬匹﹑牛羊和皮毛﹐專家們因此將這條漢藏古道稱之為“茶馬古道”。

 茶葉和茶文化是從中國傳入西方的第一物種。千百年來﹐馬幫在這條茶馬古道上頻繁活動﹐茶葉從一個商人轉到另一個商人手中﹐中國人﹑印度人﹑波斯人等將這些茶葉一站轉一站﹐送到世界的另一邊。茶葉成為連結不同民族和不同大陸的紐帶﹐並形成了一條條無窮無盡的商路。

 今天的茶馬古道﹐早已被一條條現代化的公路所覆蓋﹐僅有斷斷續續的一些青石路段淹沒在人跡罕至的茫茫密林之中﹐人們已很難窺見這條神秘古道的全貌。

 茶馬古道究竟如何走向﹖它究竟經過哪些地方﹖在主幹道之外又有些什麼樣的附線﹖……這一切都是那樣的扑朔迷離。

    100多年前﹐在滇西北這片天荒地老的高原﹐曾有許許多多的法國籍﹑德國籍傳教士來到這裡﹐足跡曾經踏遍整個滇西北高原﹐他們會不會留下關於茶馬古道的一些記述﹖

 熱衷于“香格里拉”和茶馬古道研究的女學者﹑云南人民出版社女編輯郭素芹不久前在云南迪慶藏族

    自治州德欽縣圖書館查閱資料。她意外地發現﹐不大的德欽縣圖書館裡﹐竟藏有外文原著近千冊﹐其中法

    文原著就有300多冊。當地學者告訴她﹐那些書原本都是茨中教堂的幸存物﹐有些是當年的外籍傳教士或

    探險家們帶來的﹐還有一部份是那些傳教士們回國著書立說後寄來的。在這些書中﹐她翻到了一張地圖﹐印制得十分清晰精美。精通法文的郭素芹將地圖上標注的法文地名一一翻譯出來後﹐茶馬古道研究專家──云南省迪慶州政協副主席劉群激動了﹕這竟是一張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茶馬古道完整路線圖﹗

      地圖印制于1875年法國巴黎出版的《地理社會》公報。150年前﹐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巴達讓的探險家闖入“香格里拉”遊歷﹐他從印度進入滇西北高原﹐沿著崎嶇險峻的茶馬古道﹐先後踏訪了巴東﹑白地﹑葉枝﹑茨菇﹑德欽﹑維西﹑中甸﹑貢山等地﹐記載下了詳盡珍貴的攷察回憶錄﹐並繪製出漂亮的地圖。

 劉群認為﹐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發現﹐它不僅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張茶馬古道的完整地圖﹐對於茶馬古道研究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而且多年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及云南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一直根據民間傳說有一種猜測﹕滇藏茶馬古道有一條附線可以不經過西藏腹地而直接從云南走出去。社會科學研究者們一直在苦苦尋找這條路的蹤跡﹐但未見突破﹐那條傳說中的道路仿彿是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了。

 劉群說﹐這張百多年前老地圖的發現﹐強有力地佐證了研究人員們的猜測。滇藏茶馬古道附線自大理經六庫過茨菇沿獨龍江而不需要橫穿西藏腹地便可直接進入印度。

 另據報道﹐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大學﹑云南大學﹑中山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分別從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四川雅安出發﹐分兩路對舉世矚目的茶馬古道進行攷察。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對茶馬古道進行綜合科學攷察。

上一篇:公安局长和他的神马下一篇:狼图腾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