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种的分类(转)

[复制链接]
姑娘 发表于 2005-5-13 20:18: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 344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原有马种 1、蒙古马系统。2、西南马系统。3、河曲马系统。4、藏马系统。5、哈萨克马系统。 二、培育马种。 三、引入马种。 原有马种,当地原产,未经过其他马种杂交的地方马种。 引入马种,引自国外,在中国繁育多代,适应良好,改良效果好的马种,并非全部引入马种而是中国化了的马种。 培育马种,以上两种马的杂交种,在杂种基础上按育种方案育种,达到理想型指标又转入杂种互交,横交固定,经地方验收,国家备案的新马种。这一分类档次的确立,反映了中国马匹改良育种的重大进展。 一、蒙古马系统分为: 1)、蒙古马、2)、锡尼河马、3)、鄂伦春马、4)、大通马、5)、岔口驿马、6)、焉耆(yan qi)马、7)、巴里坤马。 蒙古马: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北。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东部。国内分布广,数目大,北方草原为主产区,大批流入周边农业区。是中国的主体马种,占总数的60%以上。内部又分品种及类群。短程速力不快,长程持久力好。 锡尼河马:产于内蒙古东部呼盟鄂温克族的锡尼河流域,以当地马为基础,引入过多个外种与之杂交,育种方法近似三河马,但质量较差,习惯上列入原有马种当中。 鄂伦春马:产于内蒙古东部鄂伦春自治旗及邻近的黑龙江省数县。品种分类属于蒙古马系统,但别具特点。是擅长登山又具雪地滑坡特殊行为的狩猎用马。可供骑乘、运输、缺少草料时可以以肉食充饥。 大通马:产于青海省大通、门源等县,产区是2500m海拔的高原牧场。农业因霜冻不能保收,草原良好,种青稞等早熟作物。大通马中多走马,有“十马九走”之说。优良个体高达135cm以上。大通马河曲马杂交得一种实用型马。体形较大,适合高原。大通马可作为藏马及西南山地马的改良用种马。 岔口驿马:产于甘肃省天祝等县,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快速通信用马,多走马,速力较快,持久力强。该马同大通马有血统交换关系。 焉耆马:产于新疆的焉耆和硕等县。属蒙古马系统,但体形较大,有外学导入。一支蒙古族部落,集体带马西移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受到沙皇压迫又万里跋涉连人带马返回祖国,成为民族爱国佳话,受到清朝皇帝表彰。移行中同欧洲马杂交。近年又引入奥尔洛夫、卡巴金马杂交。产地属天山,放牧条件好。多年在不同条件下养育,品种内部又两个明显地方型:山地马、盆地马。 巴里坤马:该马分布于新疆北部的巴里坤、伊吾、哈密各县,属蒙古马系统。本品种选育的同时,部分引入阿尔泰马、哈萨克马杂交。高原适应性良好,骑乘及驮用均好。产地草原广阔,建有马场。 二、西南马系统分为: 1)、建昌马 2)、云南马 3)、贵州马 4)、百色马 5)、利川马 建昌马:产于四川西昌盆地,云贵高原在此急骤下降,成为盆地小气候区,海拔为2000m左右,农业发达,适合养马。建昌马,体高114-120cm,为西南山地马的代表。有轻、重两型。 云南马:云南野马化石及云南马半化石的发现,说明云南是野马家化地点。云南马分布在云南西北部、东北部、南部,类型较多。云南马内部类型变异明显。 贵州马:贵州马比前几种马体形更大,类型较重。分布在安顺等县。农业区的马体略大,适合挽车用。东南部产山地马,体形较小。 百色马:产于广西百色及河池两地区。云贵高原延伸部,海拔高、多山。有石山区、土山区,二区地理差异明显,产石山马及土山马。到无山地势平坦的地区很少有马匹分布。 利川马:湖北省西南山地、利川等12个县产利川马。体型略大于其他西南马,亦属于西南马系。 三、河曲马: 产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及周边。为中国地方马种中的大型马,可用作种马改良的地方马种,在西北享有盛誉。是特殊的一种马,同中国的任何马种都不相同,从而在分类上给以独立地位,为多民族长期选育的结果。河曲马中,有少数个体高达145-150cm,任何地方马种中见不到如此高大的马。我们认为唐代以来,在当地设多所马场,引入国内、外马种杂交,可能与此有关。当地水草丰美、气候冷凉,有利于大型马的形成。 四、藏马: 产于西藏高原的3000米以上高海拔山区,包括西藏、青海、云南、四川、新疆,为跨省分布的马种。1980年除新疆以外均进行过资源普查。来源、外形、高原适应均较特殊,为分类系统之一。在高海拔山区,乘、挽、驮均可。 五哈萨克马: 哈萨克马原产哈萨克斯坦,为跨国分布的马种,产地包括亚洲西部、欧洲东部,从东到西体型逐步变为高大轻快。我国新疆分布着部分哈萨克马,属低身广躯的类型。来源及外形同蒙古马有别,两者间存在杂交关系,该品种马为良好的杂交母本。 六、其他地方型小马种及新异个体: 1、矮马:产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平均体高在1米以下,体小,外形匀称,适合山地骑乘、驮运、拉车。 晋江马:福建沿海福州与泉州之间,有公路相连。公路两边分布的一种马,外形好,挽力强,不怕炎热蚊虫。产地周边是无马区,所以来源不清,暂时列入西南马系。 新龙马:四川甘孜新龙县产的一种马,体型较大,四肢下部向后有长毛。属甘孜马类型。 麦洼马:麦洼为四川阿坝一个地名,该马体高约130左右,呈兄深、短脚近似奶牛的体型。 骡子马:见于四川白河。该马外形特殊,耳长、嘴巴尖、*部斜,形状似骡,实际是马,有繁殖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3 20:28:37编辑过] h4v6sY
十运会12000速度赛马的人都是混蛋

已有(10)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14

主题

95

回帖

1962

积分

奥登堡大种马

积分
1962
chemistry 发表于 2005-5-15 20:56:00

要是能附是图就好了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116

回帖

4359

积分

汗血宝驴

积分
4359
姑娘 发表于 2005-5-15 21:10:00
以下是引用chemistry在2005-5-15 20:56:02的发言:

要是能附是图就好了

对呀,别着急,我去找:)谢谢你的建议。以后多多提呀:)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934

回帖

4129

积分

荣誉版主

北京燕龙国际马业

积分
4129

超级版主勋章小马勋章乳马勋章

秭涵 发表于 2005-5-15 22:43:00
呵呵,这是我老人家早年整理网上发表的作品。又传回来了?上面是原有马种篇。还有培育马种篇和流失马种篇呢?没找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5 22:45:46编辑过]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934

回帖

4129

积分

荣誉版主

北京燕龙国际马业

积分
4129

超级版主勋章小马勋章乳马勋章

秭涵 发表于 2005-5-15 22:44:00
中国马种的分类-培育马种篇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马匹大改良。汉代引入汗血马(轻型马),比今日轻型马更重,在丝绸之路上留有影响。唐代引入二十几种不同类型的国内、外马种在西北陇西(陕西西部、甘肃南部)建马场杂交育成“唐马”。第三次大改良是在建国后。1952年从苏联一次引入8个马种共1125匹,品种及批数如下:苏高血马375匹、阿尔豋马225匹、卡巴金马148匹、顿河马115匹、卡拉巴依马96匹、古粗马76匹、阿哈马52匹、富拉基米尔马38匹。

前苏联是中国种马的主要来源,其血统大量流入我国新马种及杂交马中。

中国新马种是中国引入欧洲大型马同本国马杂交,培育成功的马种。

中国第一次引入欧洲马种始于20世纪初,引入是个别地方的行为。

边疆地区,随民族迁移引入外马。

日本侵入东北引入国外轻型外马杂交改良。

中国政府引入国外轻型马种。

1952年大批引入苏联种马,杂交改良。先后多次成批量引种改良,满足民用役马大型化及军马的需要。

多次引种改良前后近百年之久,真正成功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到现在40余年,我国育成了12个培育马种。

这些马种培育是在计划经济下完成的。政府的组织和投资、技术人员的努力、群众的参加,较好的完成了历史的任务。

50年代,大批引入种马、技术、建马场、设马匹配种站,全面开展马匹大改良。

60年代,杂交改良大批进行,已开始考虑育成新马种的问题。

70年代,在杂交成绩显著、马匹数目多的东北农区。华北农区。西北农区及牧区中几个点,开始由杂交改良走向育成马种。

80年代,新马种开始验收。验收后,管理放松,部分马种流失。

90年代,赛马、乘马、马术需求、马匹由传统役用转向非役用,改良育种方向改变,开始新的速力化育种。

培育马种的分类:

一:大型挽马:1949年以后,农业生产及运输需要一种体力强的挽用马,渐渐体型过重的马不受欢迎。反映了东北华北农业区及关中平原的畜力需要。这种马市重半血,即重挽马无阿统占一半,其他为轻型马及地方品种马的血统。该马体尺最大,平均150cm 以上。这一类型是12个马种中的主型。

1、铁岭挽马 (155cm)2、吉林马(156cm) 3、黑龙江马(154cm)4、关中马(153cm) 5、渤海马(149cm)

二:兼用型:1、伊犁马(148cm)、2、三河马(153cm)、3、金州马(145cm)4、锡林郭勒马(147cm)5、青海挽乘马(151cm)

三:山地型:1、山丹马(139cm)、2、伊吾马(143cm)

一、大型挽马:

1、 铁岭挽马(辽宁省铁岭)。

育成在辽宁省铁岭马场,分散到辽宁北部各县及吉林、黑龙江两省。铁岭为平原农区,交通方便、气候适宜、农产丰富。此种马力速兼备、挽而有速,是一种合适的大型役马及种马。曾少量出口到北朝鲜,受到欢迎。

2、 吉林马(吉林通辽、农安)产于吉林中部及西部的长春、白城子、四平、为平原农业区,气温偏低、农业发达、人民爱马。1950年开始,在本地蒙古马及杂种马的基础上,引入多个外种公马杂交。标准吉林马血统为轻学25%、蒙古马学25%、重挽马学50%。从开始杂交到品种验收为25年,创快速育马记录。

3、 黑龙江马(黑龙江省中部)黑龙江省为农业大省,黑土地主要产粮区。马匹数量比辽宁。吉林总和还多。直至现在一部分田间作业仍使用马匹。1950年开始以蒙古马为基础,先轻后重多品种杂交,育成此马种2万匹以上。

4、 渤海马(山东东部)山东抗日战争前马数不少,战争中马匹损失严重,建国后大力改良,引入多个品种外种公马改良本地蒙古马。由于气候适宜。饲养良好,任何品种。任何代数杂交后体尺均有提高。河北省。河南省大量杂交育种,但种种原因品种未得到验收。山东省为后起之秀,杂交始于1952年,品种验收育1974年。中心育马基地为广饶、寿光、恳利。包括马场及个体户。

5、 关中马(陕西宝鸡市)关中马曾名“关中挽马”。育成在宝鸡市柳林滩马场。关中气候合宜、土壤肥沃,素为关中驴、秦川牛产区,现又多一名马种。1950年开始,以蒙古马为母本,引入外种,先轻后重再轻方式杂交。重挽马血统低于50%,分类中列入挽用大型,但同前记4个马种有别,轻血多。

二、兼用型:兼用型马种共有5个,大部分集中在牧区。这些地方温度偏低有草场放牧地,群牧饲养。杂交中多使用轻型马种,重挽马未参与,个别马种含有重晚马血,但不超过25%。这类马为兼用体形,适应较佳,速力较快,适合牧区骑乘及城市竞技用,役用亦可,但体高及挽力均不如挽用大型。金州马是例外,产于辽东半岛的金县,但饲养水平很低。

1、 伊犁马(新疆昭苏) 伊犁马育成在新疆昭苏种牧场,牧民参与育种。其地处天山脚下,海拔1800-2500m,水草丰美,时即为马孙天马产地。1942年建昭苏种马场,购入优秀母马。这些母马为本世纪初以来俄侨引种杂交的杂种。又引入轻型马种杂交。引入重挽马杂交计划实施前取消。1980年购又引入新吉尔吉斯马(1/4纯血),快速改善体型,培育竞技马及马术马,已有3岁杂种马。多年来,伊犁马为牧区、农区、城市乘马、城市赛马场、马术运动提供不少优秀 马匹。体型轻快优美,有一定吸引力。

2、 三河马(内蒙古呼盟) 我国北方有从东到西的大草原,伊犁马产于最西部,三河马产于最东部。二马种间又共性又有特性。三河马产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以海拉尔为集散地,主产地在三河镇及其周围。古产良马称“石韦马”。在本世纪初随同俄侨迁居引入俄罗斯马种及杂种,后又建小型种马场养外种马,同三河马杂交。6-7个马种杂交、横交,1954年咱当地建两所马场,选育三河马,1955年组织全国专家做三河马调查,出版专著。后大雁马场撤销,三河马场只留有少数核心公、母马,大部分马承包外流。现在呼盟国营牧场内又三河母马3000匹左右。体尺均一度、速度在全国马种中占有优势。

3、 金州马(辽宁金州) 引入蒙古马母马,用外种轻型公马杂交,。卡巴金马、盈哥鲁诺尔曼马(法国产偏挽型)作用较大。该马产地多浅山,土地贫瘠,精饲料为干玉米秸。金州马大部分散居民间,有一小型种马场及若干个配种站。

4、 锡林郭勒马(内蒙古锡盟) 内蒙古锡盟草原是有名产马区,60年代初在马场内开始杂交改良,以蒙古马为母本,用卡巴金及顿河公马杂交,达到理想要求后,杂种间横交固定成种。由自治区组织验收备案。这是适合群牧的草原马种,部分马输送给赛马场及乘马俱乐部。

5、 青海乘挽马(青海门源马场) 50年代初,马匹改良潮波及到青海省门源马场。该场地处祁连山北坡,草场宽广,草质良好。引入阿尔豋马、卡巴金马、奥尔洛夫马杂交改良,二代杂交。因饲养条件差,二代体尺不比一代高。又导入河曲马血,取得成功。大通马及河曲马本为民间优秀杂交组合,现又导入国外马种血统。当地海拔高2800m以上,高原适应较佳,国内同样高海拔区,没有与之相类似的培育马种。

三、山地型:在西北海拔2500m以上高原山地,以军用乘挽驮为目标,培育成新马种。比前10种马体尺较低,导入杂交外血较少,适应良好,适合在山地及草原区使用,爬山力强,持久力好。因具以上特点故单独分类为山地型。

1、 山丹马 甘肃省山丹马场,为自汉代以来的大马场。原有山丹马虽称蒙古马,实为两千余年来延续下来的杂种马群。建国后,曾计划以顿河公马两次杂交育成顿河高血马以充军用,到高原放牧条件下,高代杂种难以承受。后又在顿河一代基础上用河曲公马、山丹公马回交。顿河马血统为25%,其他为国产马血。杂交引入外血是一种导入,未起到大的变化。该马全年放牧,冬季补饲草料,即放养结合,饲养条件比其他放牧马更优。

2、 伊吾马 新疆伊吾马场,原养巴里坤马。巴里坤马未蒙古马系,混有阿尔泰马血统。因体尺不高,引入伊犁公马杂交。这是国内两马种杂交没有混入国外马血统的马。高原适应、爬山能力均好。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934

回帖

4129

积分

荣誉版主

北京燕龙国际马业

积分
4129

超级版主勋章小马勋章乳马勋章

秭涵 发表于 2005-5-15 22:46:00
中国马种的分类—流失马种篇

1949-1980年30多年间,马匹体尺提高了约10公分(以大型挽马为准)。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如此高速育马,也没有任何国家马终育成之后很快部分流失。今天应该做一些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以期今后取得成功。

流失情况:新马种育成验收后,因种种原因,保种及继续选育工作力度不够,造成部分新马种流失。

1部分新马种品种验收后,原育种马场撤销(吉林镇南马场,河南扶沟马场,内蒙古大雁马场…….);

2管理力度弱化;

3原有育种委员会解体,没有管理中心。

造成以上变化有其原因及理由。50年代大改良兴起,80年代下滑都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我们剖析下滑的原因,以找出解决的办法。

流失原因:

1对验收后继续选育认识不足。品种形成是人为的,品种验收后最核心的问题是管理,即加强品系繁育,而验收后没有管理,必然流失。即使纯种马也是如此。东北某马场将顿河马承包给个体户承包,除放牧外,没有管理;美国速步马赠给内蒙古放入马群中无任何管理,最后亡命而终。

2社会需求的变化。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30年间中国经济/生产都有进展,社会观念亦有变化。对马匹作用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A部分机械化在农业区已可以取代部分马匹。虽在农区畜力仍占60%的比重(黑龙江省80年代末统计数字),但马匹不如以前急需。在农业区产生了超前认识,“马匹无用,以机代马”,马业在人们的意识中开始淡化。

b畜牧业重点的变化。城市副食品的长期短缺引起政府的重视。产品畜牧业以成为畜牧业的重心。马、牛、羊、猪、鸡的排列顺序改为猪、牛、羊、鸡、马。马由六畜之首变为六畜之尾。

C投资重点的变化。过去马业发展,马匹 育种,有国家投资。企业改革变化,马场自己核算经济,压力既有外部又有内部。农机发展,用马缓和,马价下降。一匹好马卖不出成本。企业本身为减少损失只好处理马匹以减少经济压力。

D马文化不振。人们的文化观作用很大。即使困难重重,文化也起作用。欧洲国家二次大战中,尽管战斗激烈,但马人千方百计保存马种。中国大量引马、育马是一种生产力的需要。经常接触马的人有马文化,对马有感情,有相依关系。但以全社会来说爱马观念不强。

E后期育马科技的薄弱。品种育成候,进入保种期。此时更为突出的是良种登记、品系繁育品种育成后,步入几十年、几百年的长期选育,我们根本没有体会及实践。

F中国马业结构单一。外国马是役使的也是赛马场上比赛的。中国90年代以前,没有赛马场。马匹唯一出路是役用。外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中国,马匹质量仍在提高。农业上个别地方仍然用马。非役用养马业,在国外成为主流,数目减少,质量提高。我国现在正走向此路。

G不期的重和。欧洲育马始于17世纪。1850年已达到高峰。他们马种育成后,有一个为马是求的黄金时代。农业机械化的到来,马种早已育成。人马文化相依,继续发展。中国马改良育种,处世界马匹数字大下降,国外开始非役用马育种的是候。中国新马种验收的同时,农业机械化到来。这一形势来之过快,使人没有准备。

许多因素造成多种矛盾的集中,造成优秀马种部分流失是遗憾的。但又是难以避免的。而今天对非役用马需求更高,育种工作有重新起步。以机代马是趋势,但不应超前造成育成马种流失。

写到这里,我感到很沉重。我们的历史上有过辉煌的马文化。从汉武帝的天马西极到唐明皇的盛唐舞马再到成吉思汗无敌的铁骑,我们先人曾经骑在马背上横扫欧亚大陆,驰骋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我们有那么多的诗词歌赋都有马的身影,有那么多的丹青水墨都有马的形象。我们是一个多么离不开马的民族!而如今我们却在世界马业中处在落后的位置!中国的马业需要振兴,就需要更多的爱马人士的参与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为了中国马业的复兴,我们一起来奋斗吧!中国马业发展史上会有我们浓重的一笔!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934

回帖

4129

积分

荣誉版主

北京燕龙国际马业

积分
4129

超级版主勋章小马勋章乳马勋章

秭涵 发表于 2005-5-15 22:49:00
写的真好!现在看看还真感动。那是我几个日夜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呀!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116

回帖

4359

积分

汗血宝驴

积分
4359
姑娘 发表于 2005-5-15 22:51:00

,老大,服了,嘿嘿,我当时就看见这一个贴子在另外一个网站就转来了,没想到是您老人家写的啊,呵呵。

世界真小。写的真好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934

回帖

4129

积分

荣誉版主

北京燕龙国际马业

积分
4129

超级版主勋章小马勋章乳马勋章

秭涵 发表于 2005-5-15 22:57:00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呵呵。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116

回帖

4359

积分

汗血宝驴

积分
4359
姑娘 发表于 2005-5-15 23:07:00

今天看见你写的访问澳大利亚的那个训马大师,我觉得他说的话真得很对,我几天前看新闻说拍摄“汉血宝马“

电视剧的时候死了三匹马,听起来很难受。他才是真正的爱马之人。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934

回帖

4129

积分

荣誉版主

北京燕龙国际马业

积分
4129

超级版主勋章小马勋章乳马勋章

秭涵 发表于 2005-5-16 09:41:00
马文化的根本差距就在于对待马的态度! h4v6s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