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马“汗血”之谜的破解

[复制链接]
寒暑 发表于 2008-7-8 10:31: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52 2846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马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汗血马“汗血”之谜的破解
                                                                谨以此文纪念今年4月1日逝世的马业大家王铁权先生

大宛(读音:渊)马“汗血”一说,旧时并无争论,国人常信之。自建国以来,因生产、国防建设的需求与发展,中国马业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有了蓬勃的发展。马业的教学、研究亦有可观的深入,既而才把大宛马是什么马?大宛马真的能“汗血”一事提了出来。时至今日,汗血马“汗血”一事仍在探讨,虽国外马学界对此不以为然。然而它却是中国马史研究的一个悬案,近乎于神话。有作者说:“历代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形成中国人独有的汗血马情结。归根结底,它反映的是中国对封疆万里,强国盛事的追忆和怀念”。确实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神话,会具有永久的魅力。

   “汗血马”一词,始见于西汉武帝时代,太史司马迁所著的『太史公书』即被后人称为『史记』的“大宛列传”中。

    司马迁撰『史记』,凡十六年。其间,因在大殿之上,为汉将“李陵”,虽能在战场上斩匈奴万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而降匈奴一事陈辩,被武帝刘彻施以“宫刑”(1)。司马迁终忍辱倾余生著完『史记』。之后,在东汉人班固编撰的汉书中,又延续司马迁的“汗血马”的称法,进行了描述。

   『史记』中有几段是这样记述大宛汗血马的:

   “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而汉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於天子,言曰:‘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

   ……. 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军吏皆以为然,许宛之约。宛乃出其善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给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

    在此之后,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欲修补『史记』的,在『史记』原段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其中有关“汗血马”是这样描述的:

    “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又发使十余辈,抵宛西诸国求奇物,因风谕以伐宛之威。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

    以上所引,即『史记』、『汉书』中有关大宛马的描述。以后各朝代有关汗血马的引述及称谓,皆出于此,并于诗赋中常用“汗血马”一词,而正史则常用“大宛马”来叙述。

    有关『史记』中提到的大宛汗血马到底是什么马,大宛马真的会流出“血汗”的问题,是我国已故著名的马学、马业史学专家谢成侠教授首先论证的。在谢先生编译,1951年12月商务出版社出版的『苏联的养马业』一书中,提出、论证了『史记』中提及的大宛马,就是苏联的,产于其加盟共和国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儿-捷金马。他在此书的序中写道:“查这次由苏联输入的大批种马,包括…..,…..尤其是阿哈儿泰克(akhal.teke)马,也就是这次输入马中所称的阿哈马,更是苏联优秀的乘马,足堪和阿拉伯马媲美。编者很兴奋的在此指出,这种马正是汉朝以来历史上所传的大宛马,拙著“中国的马政史”(注:1943年,由民国陆军兽医学校印刷所印制出版)里已加考证过。自张骞通西域以后,还遣使去要了牡牝一千多匹到中国来,一直到唐代还有大宛马来,………”。

    在接下来的1952年9月,谢先生又在他所著的,由上海永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养马业』一书中写道:“汉唐诸代且有大宛、波斯、康居、突厥等西域各国进入良马,改良马种。大宛马可以肯定说就是最近由苏联运来的阿哈马。”

    前不久逝世的马业大家王铁权先生在其所撰『纯血马汗血马阿拉伯马』一书中明确指出:汉代大宛国的“贰师城,就是今天的土库曼斯坦首都”阿斯哈巴特”,史记中的“贰师”就是“阿斯”,“哈巴特”是城市的意思。王铁权先生指出,此论断源自谢成侠的考证。

    上面谢先生所说的“一直到唐代还有大宛马来”确实史有记载。在北宋人著『唐会要』中就称:“高祖武德年间,康居献马四千匹,属大宛种,形容极大,唐季官马犹其种也”。『续博物志』中也记:“天宝中,大宛进汗血马六,一曰红叱拨,二曰……,…….六曰桃花骢。”

    此前,在公元265~274年(晋武帝泰始年间),那时的康居国已十分弱小,康居王遣使到晋朝献马,希望与新崛起的西晋王朝结交。康居国在什么地方?『史记』里说:“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大同俗。控弦者八九万人。与大宛邻国。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

    康居在安息(后称波斯)西北方、大月氏北方。康居与大月氏同是土耳其系的游牧民族。自锡尔河下游,至吉尔吉斯( Kirgiz )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带。

    康居人游牧,一直以来与大宛关系密切。『史记』里说当贰师将军李广力攻打大宛时,欲来救助大宛的就是康居人的军队,所以康居人有大宛马是完全有可能的。

    南北朝时,嚈哒(音:yàndā宴耷)人西迁后,灭康居(1)。唐时,康居、大宛等国的名称都已不复存在。但当时康居人的“胡旋舞”在唐时甚是盛行,据载杨贵妃就很是痴迷此舞,且舞姿甚佳,故在唐人记史上可能还沿用旧称吧。

    谢先生在上述两篇论著中都明确指出,『史记』中的大宛马就是现在的阿哈马,但他的论述中并未用“汗血马”一词,这是为什么?难道先生对司马迁所述的大宛“多善马,马汗血”以及“及得大宛汗血马”这两句的通解有异议。

    这里有一个需要说明的地方,即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汗马功劳”与『史记』中提到的“汗血马”无关。早在『史记』问世之前就有“汗马之劳”的用词存于世。《韩非子·五蠹》就有“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的著录。《战国策·魏策》也有:“张仪说楚曰:‘不费汗马之劳,不费十日。而拒扞关’。”(扞,扞关,地名。);司马迁在撰《史记·晋世家》时,在叙述春秋时晋文公的一段故事时,也用过“汗马之劳”的话:“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箭矢炮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我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
   

    可以肯定的说,谢成侠先生在撰那两本书时,并不认为『史记』中提到的“多善马,马汗血”一句中的“马汗血”是指马流出血汗,或流出象血一样的汗。那么,那个时候他一定认为“马汗血”中的汗血指的是马的品种。我们不妨将英纯血马用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语式描述出来,它可能就是这样的:英吉利在………..,有善马,马纯血,其先条枝马子也(汉时称阿拉伯为“条枝”,唐时称“大食”)。也许,那时谢先生就对“马汗血”或“大宛汗血马”中的“汗”的解法存有疑虑。

    很明显,古时汉人的政权称游牧民族的首领为“汗”、“可汗”,匈奴的首领为“单于”,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史记』中记录大宛国不是纯游牧部落,而是以半耕种半游牧定居而存在的,『史记』中说大宛国: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故司马迁称大宛的首领为“王”而不是“汗”。难道是司马迁撰写时忽略这一点,本可以称大宛国首领为“汗”,而偏偏写成了“王”。

    古时“汗”与“罕”是通假字。现在山西、陕西出土的宋以前的墓志碑刻中,在叙述如葬者生平,牵扯到某某“汗”时,常将“汗”写成“罕”。如果『史记』中是这样写的:多善马,马罕血,其意就更一目了然了。可惜不是,我们现在读到的就是“马汗血”。

    当然还会有另外的可能。『史记』问世以后,它的传承是靠人工抄写的,无论是皇家抄写还是民间抄写,都会有错误或被抄录之人随意改动。远的不说,就以“石头记”为例,各版本间差异甚多,以致于让今天研究红学的人很“恼火”。何况西汉武帝时,纸尚未出现,通用字体还是沿用秦国人李斯创的“小篆”,文字记录用的是竹简,誊写之间安保无错?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小篆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可见,留传愈久的文字、文章,抄错的几率就愈高。还有皇家人为的篡改。当然也有文人骚客自以为是的篡改。更有甚着,古人在誊写古迹文章时,若遇读不懂时,就可能按自己的理解加以修改,而使原文偏离本意。

    下面就以脍炙人口的唐诗作几例示人,以求言顺。

    唐,张继的著名诗句,枫桥夜泊,脍炙人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但世人并不知道,这不是张继的原句,是被后人中的好事者改过的,什么时候改的不得而知,但上海博物馆存一宋代的磁枕,上面录有其诗:夜落猿啼霜满天,江翁渔火对愁眠。………..。读起来是不是更惬意。

    还有在抄写过程中无意间抄错的。唐,王之涣的著名诗句『凉州词』可谓家喻户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这也不是原诗,原诗的第一句是这样的:黄沙直上白云间,………。汉唐的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一带,在武威是无法看到黄河的,只能看到远处高高的沙山,刮风时沙山上的沙子被带上了天。‘黄沙直上’为什么会变成‘黄河远上’?这次不是文人骚客中的好事者胡乱涂改,而是因为中文繁体字中的‘沙’字和‘河’字;‘直’字和‘远’字,在草书书写时很易认错,传抄时出错,故才有此蹊跷。

    第三种情况是字义解释不通,后人无耐,只能胡乱解释。唐,王昌龄有名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此名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明月”按一般现在的解释极不通顺,格式也不对仗。诗人为什么要描绘秦时的月亮照在汉时的关隘上呢?与整诗的境意不符。其实这里的“明月”不是天上的“明月”,而是秦代的一种钱币,曰“明月” 钱,与秦半两同时流通,但数量少,加之钱币上的文字是小篆,“明月”两字一直以来被误读作“召刀”。原来秦修长城时发给劳役们的工钱用的是“明月”钱。这下诗的词意就通了。

    所以,史料在文字抄传的过程中,会遇到上面的各种问题。更有甚者,后人在传抄,补注文献中某一词义时,常常用自己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目光来审视古代的记载,如果他们的想象力在“丰富”一些,那对历史的文献将是一场浩劫。

    还有后人对历史文献的字面理解问题。古代文章中没有断句不使用标点,全靠读者自己领会。如『史记』大宛列传上说大宛国: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田稻麦’的是什么意思?难到是种稻子和麦子?现在已经证明,中国是小米(谷子)、大米(稻子)的发祥地。难道在张骞之前,种稻的技术就传到了大宛?但土库曼斯坦根本没种过稻子。可以认为这个‘稻麦’就是大麦。所以即使有断句,理解上因限于其它资料的稀少,而缺少更多有说服力的佐证。比如谢成侠、王铁权两先生都在论著中叙述到:贰师将军回师到玉门关时,大宛马仅剩一千余匹。

    此说法的根据是『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其原文是:贰师之伐宛也,而军正赵始成力战,功最多;及上官桀敢深入,李哆为谋计,军入玉门者万馀人,军马千馀匹。这段话的意思是:贰师将军攻打大宛,军正赵始成奋力战斗,功劳最大;上官桀勇敢地率兵深入,李哆能够出谋划策,使军队回到玉门关的有一万多人,军马一千多匹。这个“军马千馀匹”,是指随贰师将军伐宛的军马,而不是缴获来的“大宛马”。因为在此段落前,『史记』上已明确写明:其夏,汉亡浞野之兵二万馀於匈奴。公卿及议者皆愿罢击宛军,专力攻胡。天子已业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仑头易苦汉使矣,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馀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馀匹,驴骡橐它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传相奉伐宛,凡五十馀校尉。

    用今天的白话文来解释,其意思是说: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夏天,汉朝在匈奴损失了浞野侯的军队二万多人。公卿和议事的官员都希望停止打大宛的军事行动,集中力量攻打匈奴。天子已经讨伐大宛,宛是小国却没能攻下,那么大夏等国就会轻视汉朝,而大宛的良马也绝不会弄来,乌孙和轮台就会轻易地给汉朝使者增添烦扰,被外国人嘲笑。于是就惩治了说讨伐大宛尤为不利的邓光等,并赦免囚徒和勇敢的犯了罪的士卒,增派品行恶劣的少年和边地骑兵,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有六万士兵从敦煌出发,这还不包括那些自带衣食随军参战的人。这些士兵携带着十万头牛,三万多匹马,还有无数的驴、骆驼等物。他们还带了很多粮,各种兵器都很齐备。当时全国骚动,相传奉命征伐大宛的校尉共有五十余人。

    所以,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夺“大宛马”班师回到玉门关时到底还剩多少大宛马,[史记]上并无记载。两位前辈都在其论著中说:大宛马一说首见于汉书,实有误。由于谢、王两位前辈都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故而引典小有疏漏是十分正常的。那么夺到的大宛善马究竟有多少匹,史上竟确有记载。『通典』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縻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复,偿也”。

    『通典』是唐人杜佑所撰,共有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书成于贞元十七年(801)。作者曾任唐朝节度使和宰相等职,对中央及地方制度极为熟悉,他采录历代典籍,溯寻制度的因革变迁,希望为在唐帝国写下一幅臻于理想的政治蓝图。《通典》就是一部古代与现代的对话,理想与实际的结合。所以他的“而仅获骏马三十匹”,不会是凭空想象,当时应该看到了许多今天早已看不到的相关的史料,故这一说法可信。

    『史记』中关于大宛汗血马的记载是最早的,其后的史料中“汗血马”一词均引自史记。即便是象『山海经』这样的“经”,虽是先秦古籍,但一直靠口传,而口传历史不得考。其最早的文字版本是约公元前53年-23年的,大大晚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完成于公元前104年-91年,而司马迁在『史记』的大宛列传中的最后也明确说道:“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至于《禹本纪》和《山海经》里所记载的怪物,我就不敢说。可见,司马迁著『史记』所述是尽可能客观、可考的,对传说也是不信任的。史上所见如『汉书』、『后汉书』有关汗血马的描述都晚于『史记』,特别是一些后人的“注解”,更是不可靠,实有“人云亦云”之嫌。

    『汉书』也作『前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是承其父班彪所续,为后世人补记司马迁未见的历史,而『后汉书』更是南北朝时南朝人所著。谢成侠先生在『中国养马史』一书的73页,还特别指出:“又另有天马歌太乙一首,是为公元前121年(元鼎四年),奇马出渥洼水中而作,和大宛天马歌是无关的。”而这首“太乙歌”却常被今人在有关汗血马的文章中引述,并误被冠为:汉朝得到的第一匹汗血宝马,云云。今人在文章中常提及武帝因喜大宛马,作诗两首以为歌颂,实为大错。这两首诗都是宫内御用文人执笔,非出自武帝刘彻之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2 15:03:39编辑过]
h4v6sY

已有(52)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6

主题

16

回帖

324

积分

蒙古蛇盘腿

积分
324
买发的 发表于 2012-2-13 16:27:37
长,真的好长,看到出汗,不见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99

回帖

1063

积分

奥登堡大种马

积分
1063
QQ
十三姨 发表于 2010-11-21 15:24:00
日子过得真快。偶尔又翻到寒暑的好文章,寒暑一般都发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听说最近又养马了,不知道有没有养“汗血宝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463

回帖

4438

积分

汗血宝驴

积分
4438
放大镜 发表于 2009-10-10 21:10:00
QUOTE:
以下是引用骑墙头在2009/8/3 21:05:00的发言:

好马看到它就有种很特别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是 千万的马 就长这样

汗血马“汗血”之谜的破解

汗血马“汗血”之谜的破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58

回帖

4053

积分

汗血宝驴

一个兴趣广泛,经历、知识还算丰富的大龄男人

积分
4053
QQ
寒暑 发表于 2009-9-2 16:35:00

汉武帝茂陵前的石雕大宛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4 9:47:1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骑墙头 发表于 2009-8-3 21:05:00

好马看到它就有种很特别说不出来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1

回帖

2

积分

出生小驹

积分
2
jumptoon 发表于 2009-6-9 22:39:00
相信有汗血马,只是流出的红色液体应该不是血液,或者说只是渗透少量血细胞的汗,体液也是呈接近红的颜色的,我觉得流出汗水似血是完全可以找到科学佐证的,不能将传说中的所有东西都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概打死,有虚构的,也有真实的,这是一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96

回帖

418

积分

德保果下马

积分
418
马掌水泡茶 发表于 2009-5-18 09:34:00
写了这么多,辛苦了,先顶,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493

回帖

782

积分

伊犁骏马

积分
782
QQ
紫龙哥 发表于 2009-5-16 23:36:00

真棒!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4

回帖

601

积分

蒙古蛇盘腿

积分
601
大鼻子 发表于 2009-2-26 18:35:00
[em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36

回帖

124

积分

快乐单身马

积分
124
温柔如风 发表于 2009-2-25 16:28:00
呵呵,还真是长见识啊,能将汗血马的来历说的这样透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7

回帖

1

积分

出生小驹

积分
1
风里追风 发表于 2009-2-19 08:38:00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58

回帖

4053

积分

汗血宝驴

一个兴趣广泛,经历、知识还算丰富的大龄男人

积分
4053
QQ
寒暑 发表于 2008-11-5 13:55:00

1885年的阿哈马

1913年的阿哈马

1933年的阿哈马

1951年的阿哈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4 9:44:4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黑哥兵团仔 发表于 2008-10-16 20:57:00
我还是偏信那句话:一个随军西征大宛的将军,面对14万大军为保护“天马”归朝所剩的一万多将士,有感而发的呐喊:“这是我大汉士兵的汗血换来的,就叫他汗血马吧!”反观其他我认为都是附会!这种说法的可能性比较大!我想《汗血马》也就和我们现在叫阿哈金一样,就是这马品种的叫法,名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58

回帖

4053

积分

汗血宝驴

一个兴趣广泛,经历、知识还算丰富的大龄男人

积分
4053
QQ
寒暑 发表于 2008-9-5 20:21:00
QUOTE:
以下是引用十三姨在2008/7/17 14:40:00的发言:
   好像电视里前几年播过一个电视剧“汗血宝马”,说得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事,那时候中国真的有汗血宝马吗?

从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夺汗血马开始,到东汉中期,大宛国一直年献汗血马二匹。汉武帝逝世前,长安养有数量客观的大宛马和种有大面积的苜蓿。『汉书』西域传中写道:“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子以天马数量大,又有许多外国使者到来为理由,在长安宫殿不远的地方大面积种植葡萄、苜蓿,一眼望不到边。当时种植苜蓿就是为了饲养大宛马,可见当时到达长安的并通过自繁的汗血马数量之多。

『三国志』上有记载,曹魏曾派员至西域寻找良马
    

公元265274年(晋武帝泰始年间),康居王遣使到晋朝献马,希望与新崛起的西晋王朝结交。康居在大宛侧,与大宛通好。康居人游牧,一直以来与大宛关系密切。『史记』里说当贰师将军李广力攻打大宛时,欲来救助大宛的就是康居人的军队。所以康居人献马应是大宛马。此后的『后魏书』和『唐会要』的记载证实了这一点。

南北朝时,魏国势力强大,远至西域各国。『后魏书』中记载:太延三年,(公元437年)冬十月癸卯,行幸雲中。十有一月壬申,車駕還宮。甲申,破洛那、者舌國各遣使朝獻,奉汗血馬”。南北朝、隋唐时,“大宛、康居”等国名已不存在,此记载中提及的破罗那、者舌两国就是“大宛”
   
国和“康居”国。

唐人张鷟的杂记『朝野佥载』上记:隋文帝时大宛国献千里马,鬃曳地,号曰狮子骢,上置之马群。

『隋书炀帝纪』载:“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遣回朝谒者崔毅出使突厥处,罗致汗血马”。(这里的突厥,应指的是西突厥。) 

 

     『唐会要』中就称:“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康居献马四千匹,属大宛种,形容极大,唐季官马犹其种也”。『续博物志』中也记:“天宝中,大宛进汗血马六,一曰
      
红叱拨,二曰
      
紫叱拨,三曰
      
青叱拨,四曰
      
黄叱拨,五曰
      
丁香叱拨,

六曰 桃花骢。”叱拨是唐代马的毛色分类名称之一,叱拨之别有八种。在唐朝上半叶,“叱拨”就是汗血马的代称。其中汉代大宛国的“大宛”的叫法,在隋唐以后称为:拨汗那,也有译作破洛那、浠汗、跋贺那,等等。更值得我们称奇的是,在盛唐时,在开元二十九年 (公元741),拨汗那(古大宛)国经唐玄宗恩准敕改为宁远国,位于中亚锡尔河之北,尽管这种从属国的关系时间不长。据《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一的朝贡纪事,天宝十载(公元751)二月,宁远国遣使贡马22匹;九月,宁远国又遣使献马20匹;是月又献马20匹。总计三批共贡大宛马62匹,其中是否包含上述6匹叱拨,不得而知。                   

『唐会要』中记“吐火罗国,开元八年  ,献名马。…….南崖穴中,有神马。
   
国人每收马于其侧。产名驹汗血马。北界接西域大宛之地

宋朝一代严格的讲未能真正地统一中国,特别是到了南宋,北部疆土已被“辽”、“金”所占,西北有党项人的“西夏”国。因“宋史”中没有“西域传”,故相关的史料不多。

但由宋代的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绘『五马图』之题跋可知,北宋时西域尚有贡马进京。

蒙古人在入住中原,建立大元朝前,已雄霸欧洲多年。此前曾大败阿拉伯人,一次就屠城80万人,从西亚至阿拉伯湾无不臣服。有传成吉思汗曾骑汗血马,但不知此传出于何处?有一点可以肯定,产汗血马的地方那时也一定是蒙古人的属地。

到了明朝,中国的势力达至西域各国。西域各国均来朝进贡。中亚的帖木儿王朝(13701506年)是明朝与之交往频繁的西域大国,它与明朝之间的贡赐贸易,是两国能够维持长期往来的根本原因。绢马贸易是两国贸易的核心。明初战事频多,国家需要大量的马匹,对良马更是求之若渴。朝廷除派人去西域各地市马外,对来朝进贡良马的外国使节更是多加鼓励,赏赐优厚。

明朝前期,伊朗属于中亚帖木儿王朝,其失剌思作为伊朗的重要城市,在伊朗诸地与明朝交往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永乐至宣德年间,这个“失刺思”从陆路向明朝进贡多次波斯马。1452年受帖木儿王朝管理的失刺思被土库曼人所破,故其向大明朝进贡的波斯马中有一种叫“阿鲁骨”的马。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个“阿鲁骨”是突厥语Arghamak之译音,是撒马儿罕土库曼马的名称。这个发音语与俄语的“阿哈儿-捷金”的发音几乎一致。可以认为在进贡的大量波斯马中,有“汗血马”。

『明史』载:永乐十三年,帖木儿王朝来使进贡后,当永乐帝派中国使首次来聘之时,沙哈鲁遣送之还朝,携灰白色马以献。帝喜此马,故第二次遣使,多赍赐品以报。
     

灰白色的马,古人称之为。这种毛色,恰是汗血马的高品质毛色。

永乐帝在赐给来使赏赐后,还希望帖木儿朝各地使臣多贡些骏马来。他对帖木儿朝使臣说:“朕仅赐给予你们之中为朕带来骏马的人。”

尽管失剌思在明人眼里并非西域大国,但其贡马却为明人所注重。有学者著论曾论及波斯马得到明朝经常青睐的原因。指出波斯与中国保持马匹贸易的原因,不是以骟马代替种马,也不完全是气候的原因,而是“波斯种的马完全是喂大麦和大麦秸”而中国华北“却以小米和谷秸喂养”。喂小米易使波斯马患有便秘,即使有大黄这种轻泻植物,波斯马也会经过一段时间衰弱毙命的。由此,波斯马未能在中国繁衍起来,而常年维持马匹贸易。其实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当时西亚能经常提供给明朝的、也是明朝所偏爱的产品主要是马匹。明成祖明确告诉沙哈鲁的使臣,明朝需要波斯的骏马。明朝使臣陈诚三次出使哈烈时,回国后共向明廷进呈西马57匹。绢马贸易是丝绸之路贸易大项。每次帖木儿朝使臣来华几乎都携带马匹,失剌思贡马就是其中之一。

整个明朝,西域的贡马与市马交易未断。

清朝的疆域是有中国以来最大的疆域。清时称古大宛国为“浩罕”。明确记录贡汗血马之事,『清史稿三百十六』中有明确记载,即乾隆二十六年。最后一次记录“浩罕”国进贡是“道光二十二年,其贡有马”,是否是“汗血马”不知,莫须有吧。

研究从古至今汗血马到在中国的历史,可知:除了一部分优异的良马供御马玩赏外,多数供当时的马种繁殖改良用。如『朝野佥载』中所述的“狮子骢”,于隋末时已是老马,唐皇俘获后,饲以钟乳,仍生五匹良马。谢成侠教授就是这样阐述的。

如今,JIANGHU两主席的阿哈马藏在“闺中”,不闻天下马事,而任其渐渐老去,若谢成侠前辈地下有知,当如何措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8 9:54:4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58

回帖

4053

积分

汗血宝驴

一个兴趣广泛,经历、知识还算丰富的大龄男人

积分
4053
QQ
寒暑 发表于 2008-9-3 17:08:00

11

这是俄罗斯的“波兰”系的优秀阿拉伯马。阿哈马对阿拉伯马形成的影响很显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6 17:59: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58

回帖

4053

积分

汗血宝驴

一个兴趣广泛,经历、知识还算丰富的大龄男人

积分
4053
QQ
寒暑 发表于 2008-9-3 17:03:00

aaaa

这是登载在“马术”杂志上的美国的优良阿拉伯马。马的腰、背和尻的形状显见。马尾长在背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6 18:00:0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主题

5676

回帖

101

积分

快乐单身马

积分
101
深蓝 发表于 2008-9-2 10:43:00

昨天骑马路上碰到大鼻子老哥,英雄不减当年啊,还有胖哥嘿嘿,现在瘦了好多啊

有机会找你们疯一把去,文文那匹宝马还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4

回帖

601

积分

蒙古蛇盘腿

积分
601
大鼻子 发表于 2008-9-1 18:53:00
[em44][em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558

回帖

4053

积分

汗血宝驴

一个兴趣广泛,经历、知识还算丰富的大龄男人

积分
4053
QQ
寒暑 发表于 2008-8-6 08:57:00

白音锡勒牧场格日勒图家经过“复壮、提纯”的阿哈马(两岁母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7 17:15:1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