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事提要》解读三十年式乘马具

查看数: 3613 | 评论数: 13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7-29 08:46

正文摘要:

我手头的《马事提要》有两个版本,一是大正三年一是昭和六年,结合我手头的实物及资料说说 日本近代陆军第一款制式乘马具:三十年式乘鞍 乘鞍由鞍骨及鞍褥组成 鞍骨是鞍的基础,由山毛榉木制成,分前桥 居木和后桥三 ...

回复

冷艳锯 发表于 2016-7-29 13:16:52
三十年式马具和14年式马具并行使用到1945年,然后就成为解放军的堪用品马具直到使用仿苏式马鞍的出现,在7-80年带的解放军骑兵仓库中还时不时能看到30年式14年式马具的身影
其他几种二战时期日军乘马具请见老帖
http://bbs.horse.org.cn/thread-160506-1-1.html
冷艳锯 发表于 2016-7-29 12:50:08
冷艳锯 发表于 2016-7-29 12:48
百度在日本骑兵里对30年式鞍是这样描述的马鞍编辑
日本陆军骑兵所用的马鞍、马镫等马具随着日本军用马种 ...

马具[url=]编辑[/url]
为了防止马背和马鞍之间的摩擦,骑兵部队的官兵们都会在马背上铺上毛毯。马鞍桥上挂有鞍囊和旅囊。鞍囊中装的是骑兵们用的必需品,而旅囊中装的则是战马的必需品。通常防寒外套和雨衣也挂在鞍桥上。参加实战的话,还要在旅囊上加上饮水用的水囊和露天宿营用的小型帐篷。除了军官之外,骑兵所有的随身携带物件以及马具(缰绳、马蹄铁等等)等等都必须放在挂在马鞍桥上的鞍囊和旅囊里(军官可以把随身行李交给辎重部队管理)。因此即便是后方的后勤部队不能及时给骑兵部队实施补给,骑兵部队也有能力长时间独立行动。然而战马的负担也因骑兵所携带装备而加重。虽然通常战马携带的装备以及行李的重量被限制在战马体重的三分之一以内,但是战争正式爆发之后骑兵携带武器装备的复杂化使得战马所携行李重量超过了150公斤,这也严重影响了骑兵行动速度和机动性。

冷艳锯 发表于 2016-7-29 12:48:32

百度在日本骑兵里对30年式鞍是这样描述的马鞍[url=]编辑[/url]
日本陆军骑兵所用的马鞍、马镫等马具随着日本军用马种的改良而同时进行。明治初年日本陆军最初的步骑炮三军诞生之时,便立刻购入了法国轻骑兵的骑兵马鞍以及匈牙利马鞍用于骑兵部队的训练和建设,并且准备以此为参考制造日本国产的骑兵马鞍。但是这些外国马鞍引进没多久就暴露出不少缺点。
首先,欧洲各国骑兵所使用马匹的马种和当时日本国产马种的体格以及体质不同,再加上东西方骑兵们自身的体格也不相同。义和团之乱(日本称之为“北清事变”)时,日本出兵参加八国联军共同占领北京。和其间各列强的骑兵部队相比,日本陆军骑兵所使用的马匹被各国骑兵嘲笑为“像老鼠般弱小”。当时日本陆军国产战马的确体格矮小体质羸弱,适合欧洲骑兵战马用的大型马鞍显然不是很适合日本战马。不仅日本骑兵们坐在洋式马鞍上屁股不舒服,而且大型的洋式马鞍在矮小的日本战马背上实在放不符贴。陆军上层没有对此视而不见,在明治天皇的亲自授意下成立了骑兵马具改正取调委员会,迅速着手改进骑兵的马具。1897年(明治30年)研制成功的骑兵马鞍使用了制式化时的年号,被称为“三〇年式军鞍(骑兵马鞍)”。三〇年式骑兵马鞍最早用于日俄战争。这适合东方人矮小身材的骑兵马鞍在派往中国东北的日本骑兵中因方便长途骑乘而受到了广泛好评。使用此骑兵马鞍的日本骑兵在和俄国哥萨克骑兵仅有的数次交手中均表现出色,未占下风。 三〇年式骑兵马鞍虽然是难得的杰作,但是经过日俄战争的实战之后也暴露出不少缺点。三〇年式骑兵马鞍是设计用于野战的,马鞍基本上被固定在马背上,这样的设计经常会使得马背上磨出血来。仅以活动在日俄战争前线秋山好古骑兵旅团下属的某骑兵连队为例,连队中854匹战马中有357匹因此马背上有鞍伤。1890年研制成功的三三年式骑兵马鞍曾暂时代替三〇年式骑兵马鞍装备前线,但前线官兵终究还是一致认为三〇年式骑兵马鞍比较好。陆军上层便听取了下层官兵的意见,在原来三〇年式骑兵马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于1925年(大正14年)研制成功一四年式骑兵马鞍后正式制式化,一四年式骑兵马鞍在稍经改良之后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