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马也有几年了,见过不少爱马的和爱骑马的。与他们相比感觉自己对马的理解还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次和外国马友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这几年中国马业的发展令人惊叹,马场是越开越多,马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俱乐部更是一家比一家金碧辉煌。这都是好事,但你不觉得少了点什么吗。没错,马要求更高了,硬件要求更好了,但对人的要求却感觉更少了。 7 F1 Y! u6 J4 P * C* L' j- A( z' D3 g0 @1 `( W 8 k+ ^% d, D9 \3 b% E 第一次听说英国马友要来我们泉州马友汇做交流,我是又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原来咱在泉州也有一点点的知名度。害怕的是让人家失望而归,因为论马匹的品种和硬件我们真的不算个马场。每次有人提起我们都只敢说我们养马的地方。简单的问候后,大家谈到了马的话题,我们问他骑术如何,她说一般般,有骑过,我还在想指不定在哪个公园骑过两次呢,(后面的交谈得知他从6岁开始学骑马,曾在英国专业马术俱乐部工作过6年。),而我们有不少所谓的教练骑过几个月马,就开始无人不识,什么都会,你要是让他喂一下马,那是对他马术极大的侮辱,一天呆在马房的时间和他呆在厕所的时间差不多。0 q, S- b$ N: X8 R% W R
" x# U! F9 q" G1 W0 B
# n" s. ]% [4 \ 开始打理马匹了,我们开始给马刷毛,其中有一匹会咬人踢人,我们花了半个月天天喂他才能靠近,我们告诉他这匹马很危险,保持距离。她回答道没事放心。站在旁边,慢慢的把手伸过去,那马就开始紧张,他立刻停止等他慢慢安静下来在前进一点,就这样在大太阳下站了近二个小时那个马终于妥协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呵斥。 G" a* `8 V8 s# _: A7 @' u) K9 c N $ U. @% M4 j& o* S1 [5 z , J& j+ T5 [$ W8 w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马和陌生人能这样接触。我想我们马术之所以和国外存在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骑乘者和从业者对马的耐性远远不够吧。骑乘完毕后我们给马准备零食,他主动帮我们把鞍具收进去,没有派头没有做作。这样的马友我喜欢。 ,这里没有贵族,也没有身份的高低,只有驰骋的欢乐。 + W9 n- [$ |% ?1 W8 D" Q6 L# v' T0 r$ [# S
9 a R( p3 n, q0 X( H4 U
. V" b! D& l6 \6 C1 d" w/ D! ?
) \7 F6 B O1 O7 o7 f
8 V- E1 f7 p* O, _! \
4 m# I \& J* ~, W9 U6 V ) ?0 e) q1 i: t$ |) t% ~$ { 7 F3 f. P9 [: d9 l9 Q' o- |% Y+ y; y, j5 V;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