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马友联盟 返回首页

深圳马王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orse.org.cn/?126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深圳马王"诞生记

热度 1已有 1204 次阅读2011-12-1 20:07 |个人分类:原创|

"深圳马王"诞生记

1、不速之客
1998年我刚到深圳工作不久,10月的一天,天下着小雨,我正在办公室伏案处理文字资料,文员带了一个人进来,说是有事要找商场的负责人。因为也想休息一下的缘故,我没有拒绝来者的打扰。从交谈中我得知,来者是来自安徽的"周易"推广者。在介绍了一大难周易的好处之后,他对我说:马是个好东西,应该是你的保护神,你要对马好一点。临走时他还建议我在办公桌上摆一只木制的马。别时他向我索要赞助,说是钱是物均可,当时我就不加思考地把一支价值二百多元的活动所得的奖品金笔助给了他。其实当时我什么也没听进去,更没有去思索,只是想快点把他打发走。
把不速之客打发走了以后,我无意中想起了我儿子属马,90年的,再联想到刚才那人关于马的言论,我心里想今后要对儿子更好一些。
我不知道这位不速之客的言语是否代表着某种神意的暗示,但他的确成了我与马结缘的"引路人"。我的马王生涯也就从此开始了。
2、卖古玩的河南老人
1998年11月的一个晚上,天色是阴沉沉的。那晚我11点下班后走在西乡的夜市步行街上。走着走着我的目光被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给吸引住了,实际上是被他身前的一摊古玩给吸引住了。凭着我曾经收藏过奇石和匙扣的基础,我觉得老人的古玩摊上可能有宝可淘。
经过一番挑选,我选中了一块雕工不是太精美的玉马,由于造形寓意很好--马上发财(马背上驼着一块大元宝),因此我有些喜欢。老人开价20,我还价5块,老人非常爽快就答应成交。就在我准备付钱时老人开口说问我还喜欢别的东西不,我回答说就挑中这块玉马了。老人又问我是否喜欢马,我答喜欢谈不上,但我很中意这块玉马的吉祥寓意。这下可把老人的活闸打开了,他从马的吉祥寓意到名马与英雄的深情厚义,从古代马战到现代骑兵,从马业萧条到马文化开发。他足足讲了一个小时,尽管下起了毛毛雨,尽管我就坐在路边的台阶上,我也就静静的听了一个小时,而且觉得是蛮有点"味道"的。
直到雨开始大了起来而且身上已有寒意,我便起身付钱告别,这时老人却说:难得你这么有心,这块玉马我就送给你了。我推辞了几次老人硬是不从,他甚至有些急了对我说:你要是还看得起我,要是觉得刚才我的一大堆关于马的说道还有点意义的话,你就把它当成象征物收下。话说到这种份上,我无法再坚持了,只好说了三声谢谢并把玉马收下了。
临别时老人告诉我他是河南洛阳的,也很喜欢马,看过很多关于马的书。最不可思议的是他成为了第二个要我对马好一点的人。
此时此刻,我对马还没有更深的感觉。只不过那块玉马就成了我的第一件马的收藏品。
3、把收藏马品当作爱好
自从有了第一件马的收藏品—寓意马上发财的玉马之后,特别是郡个与河南老人交往的神奇经历后,我就把那块玉马当成了珍爱。
在随后的时间里,我到过深圳的收蒇品市场、商场、旧书市场、集邮商店等处,发现了许多马的工艺收藏品和与马相关的文字资料,但凭着我对收藏的理解,我觉得马的收藏项目在中国尚属冷门,马的专题性收藏更属空白,而且马的收藏项目的空间也非常大,内容也非常多,什么邮票、信封、明信片、电话卡、各种票证、火花、烟标、工艺品、书籍等多得数都数不清楚,至于它的升值空间吗我倒没多想,只是觉得将来一定会升的。
在诸多利好的信息指引下,我觉得把马品收藏当做一种业余爱好,特别是把马品收藏当作为儿子积累的一份物质和精神财富,那是绝对值得的。
于是在此以后的日子里,收藏马品便成了我的主要的生活乐趣,而且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4、寻找马的踪迹
确定收藏马品的目标后,我便开始了在深圳对马品的寻觅。
刚开始那段时间,我主要是在深圳书城五楼、文化宫、东门鸿基二楼等的收藏品市场里寻找一些邮票、信封、明信片、电话卡、钱币、票证之类的藏品。一段时间过后,我就把寻觅的范围扩大到了深圳的各区甚至广州,后来还包括了柳州、桂林、武汉、北京、内蒙、云南、西安、太原、银川等地。收集的内容也扩展到书籍、工艺品、音像制品、木雕、奇石、服饰等。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休息日我都用在了寻找马品上。
在收集马品的过程中,我采取的策略是低成本、多数量、大范围、多种类。我始终坚持着勤快、细心、执着的收藏三要素,还特别重视那些容易被人看不起眼的场所或物件。我曾多次从一些准备被扔掉的垃圾中寻找一些很有收藏价值的马品。
到我收藏马品的事情见诸报端的2001年11日止,我的马品收藏的数量已达到三千多件,其内容涉及三十六种门类、十八种质地、二十一个国家。
5、两张马奖券
在我多年来收集马品的过程中,我遇到过许多让人回味无穷的人或事。
2001年10月上旬,我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好好地认认真真地逛了回番家园。在番家园我可算是大开眼界了:面积之大、品种之多、人员之广是我在深圳、广州所经历过的那是小巫见到大巫了。在番家园的两天寻觅中我有非常丰硕的收获,但其中有一件事却让我终身难忘。
在番家园的寻觅中,我遇到了一位卖票证的藏友,从他的口音我听出他不是北京人。我从一堆票证中挑出了二张我还没有的亚运会马奖票,我问价,他答三块一张,我还价:二块一张行吗?可他接下来的回答却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有些激动地说:瞧你这身打搞也不像是个没钱的人吧(当日我穿的是西装),挑来挑去就挑了这么两张,还好意恩跟我讲价?!我感到莫名其妙,心想这身打扮与二块钱买一张马的奖券有什么不合适的关系吗?他怎么会说话这么刻薄呢?我就回敬了一句:你愿卖我愿买,还价可是天经地义的事,干吗扯那么远吗?这下他更激动了:那我不卖了行吗!说完他便把两张马奖票从我手中抢过去,一把将两张马奖券撕成了四片,然后又把撕成了四片的马奖券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就不出声了。我有些不舒服了,心想这人怎么这样呢?!不就是两张马奖券吗。我刚要转身离去的时候,一个怪诞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把马奖券撕了,不正是为这两张马奖券添加了故事,而这添加的故事也就为两张马奖券增值了。想得迟动作快,我迅速地将地上的四片马奖券拾起,又快捷地掏出六块钱向摊主递了过去,他没接,我就把钱放在了摊位的藏品之上,我说:我拿走了啊?他没反对。于是我拿着那四片被撕烂的马奖券,既不愉快却又非常开心地离开了让我终生难忘的票证摊。
一个刚才在一旁看热闹的同行凑上来轻声的对我说:他(票证摊主)刚才花200块买了个假玩意,怨气都朝着你发啦。原来是这样,但我却成了怨大头啦?!
那四片被撕烂的马奖券因为有故事,如今被我当作珍品原封不动地珍藏着,每当我看见那四片被撕烂的马奖券,我都会想起点什么,,,,,,
6、策划报料
在2001年11月中旬的时候,我通过整理已经知道自己已经拥有各类马的收藏品三千多件。我心想:差不多就要到马年了,这三千多件马的收藏品也该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了。如果能在马年办个马展什么的,那一定能轰动整个深圳。
想着想着,一个"马年马展"的上市计划就不太费劲地在我脑海里形成了:首先是向媒体报料,其次是寻找办马展的合作者,接下来是筹备马展,最后就是借马展出名了。
一阵简单的陈列准备之后我便分别拨通了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南方都市报的报料热线。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对这几家报社报料的:我是一个马艺术品的收藏者,现在已有三千多件各类马的艺术收藏品,想在马年的春节搞个关于马的展览,想请你们报纸帮忙宣传一下,希望你们能促成马展的成功举办。
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接到深圳商报一位姓秦的女记者的电话,她约我第二天上午在我的住地接受她的采访。第二天上午10点秦记者如约来到了我的住地,一阵寒暄交谈下来我们知道双方竟是老乡之后,采访就在非常宽松的气氛下进行得十分顺利。交谈完之后秦记者还刻意拍了好几我的马藏品照片。
刚刚送走深圳商报的秦记者,我又接到晶报姓林的记者的电话,他约我当天下午在我的住地接受采访。
下午3点林记者如约到达,与前面采访不同的是林记者还带了一位姓何的摄影记者一同前来。从名片上我知道了林记者是晶报的首席记者,而且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觉到这位首席记者的不凡之处,他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能从普通的交谈中挖掘出许多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在当时来说是我根本就没意识到的,倒如藏品中的马文化、爱马情节、马的吉祥含义、马的历史地位、传承马文化的责任等等。虽然说是他来采访我,但在我的心目中,根本就是那种"胜读十年书"的感受。从那以后我的思想意识有了两个根本的转变:一是从马品收藏到对马文化感兴趣,二是自己开始有了传承马文化的责任感。
林记者的 访谈结束后,他让摄影记者对我的第一件马藏品——玉马、邓小平与马的画像、古代马书:元亨疗马集以及一些马的收藏精品进行了拍摄。
临别时,林记者对我说:今天的采访内容很不错,如果没有太大的冲突,可能会发一个整版。
听完他的话,我内心一阵激动,从第二天起,我就特别的关心起晶报来了,每天早上都要到报摊上买份晶报,看看是否登出了采访我的文章。
7、"都市牧马人"见报
就在我不断关注晶报的第五天,也就是2001年11月20日,由林记者主笔的题目为"都市牧马人"的整版图文刊登在了晶报上。
那天早上上班前,我照样以期待的心情来到报摊前,拿起一份晶报翻了起来,三版、五版、七版,当翻到第七版时,一行持大字号且打上引号的"都市牧马人"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整整一个完全四开版面登的都是关于我收藏马品的内容,有文字、有图片、有编者按、有我的收藏精品介绍,可谓是丰富多彩。林记者的文章分三大块记述了我收藏马品的经历和体会:一是以河南老人"赠马"喻意"神示"到我从第一件藏品--玉马起家最终创造出"深圳之最"。二是他以一个鉴赏家的角度来观赏和评点我的几件藏品,真可谓是独特见解妙趣横生。三是他把我对马的情感进行了升华,也把我在与他交谈中刚刚对马文化产生的一点点领悟和对传承马文化的责任感进行了喧染。最后还把我想在马年办马展的愿望抛给了广大的读者。
林记者的这篇报道的确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不仅文笔流畅而且有深度,他写出了一个爱马之人的真实情感,也描绘出了一个爱马之人的执着追求,不只是我,许多看过这篇报道的人都说林记者"都市牧马人"的文章写得很棒。
我是以激动的心情一口气把文章扫了一遍,看完之后我反倒冷静了许多,这时我想到的是这是一篇值得珍藏的作品。于是我就把报摊上的50份晶报全部买了下来。报摊老板觉得奇怪,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今天的晶报有我的报道。报摊老板成了我的首位祝贺嘉宾。
为了让我的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我的激的和欢乐,我把当天登载我的采访消息的晶报将近100份,分别寄给了我的亲朋好友以及对我收藏马品有所支持的藏友们(后来我又在其它报摊上购买了100多份晶报)。有的同事和朋友从其它途径看到当天的晶报后,有的电话祝贺,有的则拿着报纸来要求签名留念。整个一天我都是在兴奋中度过的。
8、合办马展
我收藏马品的消息被晶报和深圳商报报道之后,在深圳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振动,一些单位也打电话来询问马展的事。
就在我难取难舍之际,我接到了深圳野生动物园企业文化部长黄显达给我打来的电话,说是动物园在马年春节期间有一个马文化主题的系列活动,希望我的马展能成为其中的一个项目。在经过看藏品和进一步沟通交流之后,动物园方面给出了免费提供马展的场地和展台展架、由动物园出资对我的马展进行主题活动以外的单独宣传、可以在展览期间出售藏品
等的极具吸引力的联合办展条件。动物园方面给出的条件是所有与我商谈合作办马展的单位中条件最优厚的,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想。因此我们就很快地签订了联合办马展的合作协议,并为马展取名"都市牧马人马年马展"。
为了搞好这次马展,我对我的藏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理。在整理中我发现,原有的藏品都是小件的,很难在展览中显示出块头来,这样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于是我就花时间到广州等地特意购买了一批大件的陶瓷和木雕马品来充实我的藏品。
9、媒体为马展造势
与深圳野生动物园合作举办的"都市牧马人马年马展"经过双方前期的精心准备,到马年春节的前几天就可以对外接待观众了。但动物园方面把重点放在了接待媒体的采访上。
在黄部长的精心安排下,深圳、香港、广州、北京等地的各大报纸、电视、电台相继来到了深圳野生动物园进行前期采访,目的是给广大的观众来个事先旱知道,这也是野生动物园进行前期宣传的有效手段。
在前期的采访接待中,我接触到了深圳特区报、晶报、香港凤凰卫视、南方都市报、深圳电视台、广州日报、中国林业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有二十多家媒体报道了马展的消息,这些报道对马展的前期宣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前期宣传到位,而且气势宏大,加上各家媒体的记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把马文化主题活动和马展进行了喧染,所以就引来了众多的参观者。我初略地算了算,马展前后十天,大概一共接待了一万五千人以上。
在马展期间黄部长又特别安排了另外一批媒体的记者来进行采访,有的还进行了现场直播。我映象比较深的要算是上海东方电台27分钟的现场直播采访了。
就是在马展结束之后还有许多媒体特别是多家杂志也加入了采访报道的行列。当然这些媒体已经不是动物园方面刻意邀请的媒体,而是各媒体的记者们自已闻到马展的气息之后自已主动找过来的。
这次通过对马展的宣传,对我个人的名利来说,有二大收获:一是马展中我通过马展把一批大众化的马藏品换成了一万六千多元的人民币,也算是收回一些投资吧。二是我的个人雅号由开展前的"都市牧马人"变成了"深圳马王"。不过这都是人家黄部长事先计划好的。
10、创造"深圳马王"的人
要谈到"深圳马王"的成名,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人,他就是深圳野生动物园的企业文化部部长黄显达,准确地说我这个深圳马王是黄部长一手创造出来的。
从晶报上看到"都市牧马人"的报道后,除了与他负责的动物园春节马文化系列活动有关以外,他还以一个文化人的眼光认定,我的马品收藏在当年的深圳应该属于埴补空白的项目,三千多件马的各类艺术收藏品肯定成为深圳之最了,因此,这当中炒作的效益很大,对我、对他、对动物园、对媒体、对读者都是有益处的。
为此从我俩一开始接触,他就把"炒作深圳马王的计划"当作与动物园合作办马展的协议之外的附加条件向我提了出来。我觉得这的确是一件对多方面都有好处的事,便答应配合他完成"深圳马王"的创造计划。
首先 黄显达是要促成我同动物园之间的马年马展的合作。为了促成马展的成功举办,他对双方条件的设置、展品的质量、场地的选择、展览的布置、我方人员的食住行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虑,应该说在他的职权范围内,我得到了最优厚的合作办展条件。
其次是他利用动物园庞大的媒体合作资源,把相当数量的媒体记者都请到了马展现场,对我进行采访以及报道马展,而且有意识地对我进行了"深圳马王"的改头换面。
第三是他利用担任诸多媒体的通迅员或特约记者的身份,在报料或投稿的过程中,大量地对我使用了"深圳马王"的称呼。绝大多数媒体在刊登报道时一字未动全文照登。结果是遍地的"深圳马王"报道就呈现在广大读者的眼前。
第四是他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逢人就介绍我是"深圳马王"。那股子热情劲连我自已都自叹不如。
第五是他还利用动物园编辑内部刊物和对外发行五万册的<<说马说不休>>的机会,有意地收集了我的一些事情并冠以"深圳马王的故事"刊登其中。
就这样,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并在众多媒体100多篇(次)报道的推波助澜中,"深圳马王"就这样给创造出来了。
通过"深圳马王"成名这件事,我的确深深感受到了策划的魅力和媒体的威力。
11、凤凰卫视的五分钟“马展”
通过黄部长我们知道,香港凤凰卫视关于马展的节目将在马年的大年初一晚上播出。
初一下午结束当天的展览后,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三口(妻子和儿子是利用寒假的机会来马展帮忙的)早早就在招待所宿舍的电视机前等待了。由于不知道是哪个栏目和具体的时间,我们只好从头到尾一直锁定凤凰卫视的中文频道,而且我们三个都瞪大了眼睛注视着电视机里播出的内容,生怕马展的节目被漏掉。因为能上香港凤凰卫视的节目应该说是我们家的一种荣耀了。
从6:30开始,我们就开始看凤凰卫视的节目,到了7:30没有马展的节目,8:30还是没有,时针已指向了9:00,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时事直通车"开始了,这时我想,可能是没戏了,马展怎么可能在这么有名的节目中播出呢?我便用手机与黄部长联系询一问,他说他也等了一个晚上了,还准备用录相机把节目录下来,让我耐心点。这时又有好几个知道消息的朋友打电话来问怎么还没看到马展的节目?我也只好用黄部长安慰我的话对他们说:耐心地看下去,面包会有的,,,,,,
我们一家三口又聚精会神地注视起"时事直通车"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电视节目中的马展内容却迟迟未见,已经是9:25了眼看节目就要结束了,我的心里又一次着急起来,刚准备再次打手机给黄部长,这时一阵清沏悦耳的话语声从电视机里传了出来:各位朋友,今天是马年的大年初一,在这人们祈盼的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的大喜日子里,我们凤凰卫视专门为大家安排了一个与马有关的内容,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到深圳野生动物园去欣赏一个马的展览,也借此机会祝各位朋友马年吉祥!接下来就是马展的内容:我的那些马的收藏精品在凤凰卫视摄影师的精心摄制后一件一件地先后展示在观众的视野中。这是我看到的有关马展的十多个电视报道中制作和播出效果最好的一档节目,因为别的摄影师只是把摄像机扛在肩,老远对着展品一扫而过,而凤凰卫视的摄影师却是用大型三脚架支撑着摄像机,然后对着展品细致地调整焦距、灯光以及展品的角度,看得出那就是人家的敬业精神。节目的最后是记者在马展现场采访我的内容。到节目结束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一共是五分钟。
电视节目刚结束,就有几个朋友连续打电话来表示祝贺,接完电话我就给黄部长打过去电话,只是他非常低沉地对我说:刚才马展节目播出时他正好赶上内急上洗手间了,等解决完问题回来只看到结尾,完了还一连说了五六个对不起。就这样,未能得到凤凰卫视关于我的马展的录相资料也就成了我当时极度兴奋中的一点遗憾了。
在后续的展览接待中,我听到了许多的参观者对我说,他们是看了大年初一晚上凤凰卫视的马展新闻慕名前来的。
12、一枚“俄罗斯马币”
在马展举办的同时,深圳野生动物园还邀请了俄罗斯国家马戏团来驻园表演。马展的地点是马戏团的演员们上下班的必经之处。
马展期间每天的上下班时间,我的马展上总是会见到好几个俄罗斯国家马戏团的演员在那里观看。有一男一女他俩总是结伴而来,而且己经来过好多次了。看情行他俩很象是一对情侣。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俩每次来,都要在同一个位置上停留许久,而且还要拿起展品(一本书)翻上几页。有一次,好奇心促使我要去探个究竟,我就在她俩离开后来到了他俩多次停留许久的那个展位。我看见在这个展位上,摆放着一本上世纪六十年出版的关于马的俄文版大开本长篇童话。原来他俩是因为在异国他乡看到了自己祖国的原版书籍,所以驻脚长注。
就在马展即将结束的那个下午,他俩又来了,只不过多了一个戴眼镜的中国女同胞。他们还是来到了他俩经常站立的位置,照样拿起郡本俄文版的书,一边翻一边用俄语交流着什么。我估摸着那位中国女同胞可能是翻译。我抱着想接近他们的心情主动向他们走去,他们也发现了我的到来。还是翻译先说了话:您好,他俩是俄罗斯国家马戏团的演员,我是他们的翻译。他俩很喜欢马,所以这几天一有空就来看您的马展。这时女演员拿看那本俄文版的长篇童话书插上来对我说了一大通俄语。翻译说:女演员手里拿的这本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的一本很有名的长篇童话小说,现在在俄罗斯都很难找得到了,。我告诉她那本书是01年那次我在北京的某个图书馆清仓的一大堆旧书里淘到的,翻译之后她频频点头,我理解她是在称赞我有运气。
女演员通过翻译把我带到了展览钱币的地方,指着展柜里的几十枚马币又说了一大通俄语,说着说着她还从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拿在了手上。翻译对我说,她说你这里的几十枚马币中没有俄罗斯的,她为您感到有些遗憾,不过她翻箱倒柜地找到了一枚前苏联的马币,她打算把这枚马币送给您请一定收下。我有些激动,用稍带颤抖的手从女演员那里接过了那枚硬币。我仔细一看,这是一枚正面是锤子镰刀图案和CCCP的字样,背面则是一军人骑马举旗飞奔的图案。这可是我想了很久却一直未能如愿的"俄罗斯马币"啊!没想到的是是一位国际友人帮我圆了这个梦。俗话说有来无往非礼也,我得好好谢谢人家,我随机扫了一眼整个展场,我发现一件展品很能满足我的愿望,那是一件非常精致的立体剌绣的马的民间手工艺品,可从说是一件"很中国"的东西。当翻译把我的想法转告给他俩时,女演员高兴得跳了起来,她连忙让翻译告诉我,她很喜欢我送给她的中国马。因为她俩这次来中国就曾想过要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带回俄罗斯,今天算是如愿了。
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吗?我凝问着,但更多的感受却是因当时的奇遇所产生于内心的快意。
13、一米八高的特大晶报
在准备马展展品的过程中,我和深圳野生动物园的黄部长都有心想把"晶报"的那篇"都市牧马人"的整版
报道在马展上当成一个亮点
如果直接用原件,那可能因为篇幅小而难以吸引观众的眼球,除非把原件变大。唉,这可是个相当好的主意,于是我就去找曾经合作过的喷绘公司帮忙,把原件喷绘成了边幅为1,8米的特大报纸,喷绘成品出来后我感觉挺好的,又想,把这张特大报纸用精致的边框再装饰一下,那不是更加好看了吗?
没想到的是这张经过变化和装饰的特大报纸版面,一摆到马展的展位,就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当然更是引起了"晶报"记者的重现,那位曾说和晶报的首席记者一同采访过我的晶报摄影记者,当从同行那里得知我在动物园搞马展的事,特别是马展现场有一幅特大的晶报报纸之后,就专程来到马展现场对我进行二次采访。
晶报的摄影记者在马展现场看见那幅经过喷绘的特大晶报之后,心中一热,连说了几个"没想到"。当了解到我的"都市牧马人马年马展"的举办是晶报那篇"都市牧马人"报道牵红线的结果时,他又连说了几次"没想到"。当时他就以那幅特大的晶报版面为背景以我为主体摆拍了多种造型。第二天见报的图片报道的内容是在特大晶报背景下我在为观众介绍展品,标题则是"晶报牵红线,马王办马展"
在马展期间许多记者和参观者都对那块特大的晶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以它为背景留影,有的还在上面留下了美丽的笔迹。
非常遗憾的是这块特大的晶报版面在随后的我因办马展而失去工作的落难中,因为搬家时没有地方存放而只好暂时存放在原来的房东那里,一段时间后我再去取的时候,房东却告诉我:那玩意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
14、马王有难众人帮
马展可以说是获得了超出想象的成功。在马展结束之后,又一阵的媒体报道潮象巨浪一样奔袭而来。
参与这一轮媒体报道的记者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为找到我,也可算是颇费苦心,有的找动物园的黄部长;有的找原来报道过我的记者;有的找我的朋友;更有甚者,他们把好几个找我采访的电话打到了老板办公室。这下可给我惹下了极大的麻烦了。
本来我的马品收藏都是在不影响工作的业余时间进行,而且在媒体报道的过程中,我还有意地为我所在的单位贴了不少的金,但在老板的心目中我只是不务正业,因此他以我出名以后不好管理了为由"劝"我离开了当时的工作单位。
深圳马王因办马展而失业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深圳的几家报纸都刊登了我失业的消息,有的还把我的手机号公布在了报道中,结果是那几天里我的手机几乎就被打爆了,他们有的是表示慰问;有的鼓励我要挺住;有的问我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有的要邀请我去他们单位工作......讲良心话,从二百多个电话中,我的确真正地感受了一回"一人有难众人帮"的真谛。报道我失业消息的几家报纸还对读者来电中的闪光点进行了连续报道,
虽然因为多种方面的因素,我未能前往来电读者邀请的单位工作,但我却从与他们的面谈交流中感觉到他们的一片诚意:他们的确是想帮我度过难关。许多来电话的读者在以后的交往中,我们之间还成了好朋友。
在我失业的那段日子里,给我最多帮助的是深圳野生动物园的黄显达部长。他不仅写槁给各家报纸帮我呼吁寻求帮助,还经常打电话安慰我,他还几乎动用了全部的关系帮我联系工作,最后也就是在他的推荐和担保下我进入了深圳一家知名的装饰公司担任了总公司办公室主任。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武马画马 2012-8-28 23:38
    武马顶爱马之人,呵呵呵。
    回复 武马画马 2012-8-28 23:39
    武马拜访朋友,祝好。多联系哦。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