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魅力

2011-3-29 12: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1| 评论: 0

摘要: 从静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畔,到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从巍巍的大青山脉,到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无处不飘荡着悠扬动听的蒙古长调歌曲,那...

  
        从静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畔,到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从巍巍的大青山脉,到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无处不飘荡着悠扬动听的蒙古长调歌曲,那委婉的旋律,宽厚的唱腔,高亢的音域不知征服了多少人,也不知陶醉了多少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蒙古族长调歌曲,更是情有独钟,别具一格,从远古到今天,世代相传,人才辈出,发扬光大,如果说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先民的发祥地,那么,锡林郭勒草原这块风水宝地,就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孕育形成发展的摇蓝。

        锡盟长调民歌唱腔悠扬高亢,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多装饰音,歌词语言明晰,结构严谨,用语生动形象,多用比兴,富于抒情,歌词中比喻往往和蒙古族人民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多以日、月、风、雨、山、水、草、木、花、鸟、五畜(牛、羊、山羊、马、骆驼)做比,尤用马匹作比喻见多,如“走马”、“黄骠马”、“小黄马”等。歌词中既有思念故乡,崇敬父母的歌曲,也有久唱不衰的爱情歌曲。

如“黄骠马“歌词中唱到:

胸宽脊丰的黄骠马哟!

从你的嘶鸣中我就认出你呀!

苗条美丽的姑娘哟!

从你的笑声里我就认出你呀!

……

        长调民歌的歌词既遵循蒙古族诗歌的韵律特点,又在音乐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个性特征。每行诗歌的第一个声母相同,是蒙古语诗歌的特色之一,在长调歌词中它起着至关重要的“和谐”作用,另外,爱———是锡盟长调歌曲的主题,可以说,也是所有艺术形式的本质性特征。

        漫长的游牧生活,造就了锡盟蒙古族牧民的坚强意志,也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草原的情感,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听到优美的蒙古族长调歌曲,都会情不自禁地随唱起来,他们征服了大自然,也给世人带来了独特的音乐享受。特别是长调中的“朝日”比较古老,为锡盟地区所独有的一种无伴奏合唱形式,一般由多人以简单的低音部和声的方式为独唱者伴唱,伴唱的歌词全部用感叹词。

        民间艺术也像其它领域一样,需承前启后,后继有人,解放前,锡盟地区一些王公的府邸中,曾有过不少弹唱技艺高超的乐手和歌手。如特木丁、旺代、巴拉根、阿布干希日布、扎木苏、玛西巴图、萨仁格日勒、那仁钦等,20世纪30年代,特木丁、玛西巴图等9人曾以苏尼特右旗德王的蒙古艺术团名义东渡日本进行演出。解放后,锡盟地区又涌现出不少深受草原人民喜爱的蒙古族长调歌手,如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莫德格、朝鲁等。特别是哈扎布,1989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歌王”称号。他演唱的合声长调有14首,长调歌曲34首,创作歌曲11首。 他一生钻研和实践蒙古族长调唱法,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极大地丰富了蒙古族长调演唱艺术。1964年,在北京参加大型歌舞《东方红》演唱了著名歌曲《赞歌》。演出期间,他把《赞歌》的演唱技法教给了胡松华,使这首歌在全国家喻户晓。胡松华曾说“草原文化,尤其是蒙古族长调那种古典的唱法技艺和特殊的感染力,如果没有哈老教我,我就没有这么丰厚的营养”。

        著名歌唱家德德玛也说“哈扎布老师是我们蒙古族长调的大师。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现在总结出一个公论,就是要唱蒙古族长调,就以哈扎布为典范。唱长调的人很多,但如果唱法不适,就会把学生误导,并且也唱不出长调的韵味。”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长调这一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奇特形式也应该走其自身新时代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继承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但绝不应该拒绝科学、拒绝进步。蒙古族长调歌唱艺术也需紧随时代步伐。

        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歌,古老的传统赞美多。锡林郭勒盟蒙古族长调歌曲,在祖国大家庭的艺术花园里,一定会奇花独放,异香飘荡。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