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文化博物馆(筹)诞生记

2011-3-29 11: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8| 评论: 0

摘要: 中国第一个马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和第一届马文化艺术展的成功举办,是对中国马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也给现代马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文化铺垫。 悠悠...
中国第一个马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和第一届马文化艺术展的成功举办,是对中国马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也给现代马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文化铺垫。

悠悠千古荡嘶宇荧荧精华始生根

中国马文化博物馆 ( 筹 ) 诞生记

    2003年1月25日,中国第一座马文化博物馆(筹)和第一届马文化艺术展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北京阳光山谷马术俱乐部开幕。

    虽然天气下着小雪,高速公路时断时续,但400多名宾客还是如约而至。

    中国养马史、马的品种、马的生理行为、名人与马、马铸造的奇迹、民间马术运动、马摄影精品展、历代马画家名作展,更为展览增添了光彩;各式各样的马古董、马雕塑、马具等琳琅满目;馆内还设有蒙古、欧式和美国西部牛仔马文化区。3000平米的展馆,4000多件文物和马艺术品,200多块展板构成了一个马的世界。

    中国马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不停地涌动着、喷发着,已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一种精神食粮。但中国现代马业发展缓慢,马术水平明显滞后。2008年奥运会马术项目,确立了进军前八名的目标,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要提高中国马术水平,必须夯实马文化基础,让更多的人热爱马业,致力于马业,掀起群众性的爱马热潮。筹建中国马文化博物馆、举办中国马文化艺术展是最好、有效、长远的举措,为此而努力的人们是光荣和自豪的。

    此事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蔡猛先生倡议而起。蔡猛酷爱骑马。便利的工作条件,使他主播国内外有关马的各类赛事,更多地接触和熟悉世界马文化形成的不同背景和内涵,对马文化的认识有着非常高的境界,对现代马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还是马文物和马艺术品的收藏爱好者,收入几乎都用于购买马艺术品、马书和马画。

    北京马语者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白亚南先生,曾在宁夏下乡十几年,与马同屋而居,对马是情有独钟,对马文化非常迷恋。白亚南先生提供了3000 m2的展厅为马文化博物馆场所,举办马文化博物馆是一个公益性、社会性的文化事业,是单支出无收益的事。

    筹建中国第一座马文化博物馆,举办首届马文化艺术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昌盛的大事。中国马术协会、中国马业协会、中国文物协会一致认为这是件伟大的事业,并且都表示全力以赴。

    《马业》、《马术与速度赛马运动》、《文物天地》杂志更是积极参与,热情空前。著名养马专家刘少伯教授,王铁权博士对筹建马文化博物馆都给予高度赞赏并提供了有关材料。

    这事在马年办更有意义,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理念。马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能行吗?蔡猛讲:“有希望,干!”2003年元旦前几天,正式决定在2003年1月25日举行中国马文化博物馆(筹)开馆和马文化艺术展开幕。

    筹建核心小组很快形成:蔡猛代表中国马术协会,《文物天地》记者张伟代表中国文物学会,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马画家徐克勤负责文物鉴定、画展等事宜。我受中国马业协会委命前来“参战”,负责文字编审和有关协调工作。

    十几名大学生负责接待、资料管理、实物布展以及大量的机动工作。施工组必须在15天内完成所有的展板隔墙、墙体装饰、灯光音响、展览橱柜,还有特殊的三个文化区的施工。时间太紧了!

    同时,有关马文化艺术展品的收集工作也在展开。实物太少,就会减少了博物馆的分量。马文化博物馆筹建的一个原则就是,实物以收藏民间个人藏品为主。由于大部分人们对筹建的过程缺乏了解,又是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信息的传播范围也有限。文物作品的征集的重任主要就落在蔡猛的头上,他联系广、信誉好、朋友多。他经常登门拜访并亲自提运,从北京市内至博物馆现场一天往返三趟是常有的事。蔡猛将自己家里几十年的藏品连同墙上的挂画800多件全部运往现场供选用;马文化的感召和筹建人员的真诚,促进了“义勇大军”的形成。

    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弟子、北京画院一级画家韦江凡先生得知筹建马文化博物馆时,兴奋不已,当即提笔作画。著名书画家贾浩义、赵成民、杨刚、孙志钧、山东画家张乐毅、河北画家赵贵德、武汉画家李腾、澳藉华人画家姚迪熊都积极奉献自己的得意之作。赵成民先生还决定把自己的创作室建在马文化博物馆附近。

    香港赛马会送来了展品;内蒙古锡林廓勒盟组成了由旅游局长赵德勇为首的12人团队,千里长途跋涉送来了蒙古文化区系列展品并亲自布展。内蒙马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张存华,送来了历代马镫几十副、马鞍十几盘。华彬庄园马术俱乐部李卫平冒雪送来了戴安娜在奥地利访问时乘坐的马车。

    新疆送来了展品,山西、河北、广东和众多的马爱好者送来了明朝的木马、清朝王爷用过的马靴、古时马刀、马雕塑、马画和马艺术品……,展品由几十件、几百件到几千件猛增。

    从人马到齐开始工作,就进入倒计时,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都感到非常荣幸和巨大的压力,荣幸的是有机会参加了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艰巨的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若有失误,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大家一个信念,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文字和图片定稿是决定进度的关键,很多文稿都是临时查找和编撰的。文字方面有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文稿的来源是否准确可靠,这需要权衡斟酌,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文字处理要恰到好处,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马术运动,成千上万的文字需要加工成几十字或上百字来描述清楚决非易事,因为展版上的文字要让人看清楚,看明白,而不是像在看书而感到乏味;三是文字和图片的编辑要和谐、美观和大方,需要把文字图片和展版的风格要求同编辑的艺术技艺三个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有时一个版面的设计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

    《马业》杂志社秦京光社长多次到现场给予及时帮助,提供了有关的光盘和文字资料。为了突击几块展版,编辑部主力岳高峰、梁景棠、孙志坚昼夜兼程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

    展品组的工作是紧张和不确定的,送来的时间不确定,送来的种类就更无法确定,每接收一件都要履行上述的程序。征集的马画和马照片大小不一,还要为之装裱和配上画框。各种展品的保存完好既是所有者的担心所在,也是所有工作人员恪守的标准,忙中不能出错。

    时间和任务催人,没有时间也就没有质量,所有的工作人员把时间利用到了极限,一般都在夜间3点以后休息,通宵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由于各自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就餐很难统一。早晨都是方便面,中午和晚上都是三大桶(一桶米饭,另两桶两个菜),各取所需。

    人们对马是有着浓厚的感情,这在马文化博物馆和马文化艺术展的筹办过程中,你才体会到这种感情的珍贵。也许这就是马文化的结晶所在。

    中央歌剧院马业爱好者孟庆海,听说筹建马文化博物馆时便带上自己展品送展。当时正是筹建的关键时刻,人手十分紧张。特别是英式文化区和西部牛仔文化区施工和设计最艰难时候。本来准备送来就走的,一看现场人手紧张,二话没说留下来就干,第二天还带来了几个徒弟,不讲价钱、不讲时间,一干就是十多天,直到开幕式结束。

    蔡猛的父亲蔡长河老先生虽年过花甲,也投入了这件紧张的“马事”之中。他先是把蔡猛的精选展品运到现场,随后义务保管,所有送来的展品都先由他保管。直到开幕以后,老人就一直没有离开过现场。他是义务司机,当时没有专车,从筹办处到现场距离很远,运送物品和人员由他驾车来往穿梭。中餐和晚餐还得由他来从外面打回来送到筹办处。作用更大是他的参谋和顾问作用,他还是大学生们的主心骨。特殊的工作性质使他晚睡早起,马不停蹄,而他却表现的老当益壮,马气十足。

    延庆县常务副县长郭振清知道马从古至今对延庆县的贡献,他知道长城和马的关系和涵义,也知道未来马在延庆经济上将会发展为真正的领头马。从开始立项,到展览开幕,经常亲临现场指导。为支持此项活动,延庆县还从财政上慷慨解囊。

    铁道出版社李艳阳编辑,正当展览展版设计上处于卡壳之时,蔡猛请他帮助来指点一下。原来计划半天时间,可是一来就走不了,眼前的工作难度、对马文化的热爱和对朋友的负责他不能走,昼夜兼程一干就是十多天。

    开幕当天离休老干部、老军人徐林先生在“毛泽东与小青马”的展版前激动不已,泪如雨下,久久不愿离去。领袖的怀念、战场的硝烟、生死离别、人马情深,仿佛历历在目。

    中国马业协会理事长吴常信院士说:“中国第一座马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和第一届中国马文化艺术展的成功举办,是中国马业大发展的一个新的预兆,也是新的起点,把这样的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对中国马业的发展,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和健康体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马术协会秘书长常伟先生说:“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筹建成这样出色的马文化博物馆,我感到非常吃惊和钦佩。马文化博物馆将以它特有的方式宣传和弘扬马文化,这对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2008年奥运会并争取优异成绩的过程中,肯定会发挥出重要作用。”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先生说:“中国第一个马文化博物馆的成立,填补了中国专业博物馆的空白;社会自发筹建文化博物馆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马文化博物馆集专题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古今中外、室内室外相结合,极富活力、极具潜力、极有品味。”

    中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中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清先生说:“在人类的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上,恐怕没有比得上马的。马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进程中、马文物在中国文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创办第一家马文化博物馆是必要的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它将成为中国马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中心。”

    文笔欲收,但意犹未尽。

    马驮着人类由远古走向现代,由愚昧驶向文明。马同人类一样,历尽了刀光剑影、风雪寒霜、荣辱与共的漫长历程。

    如今,马远离了战争,远离了耕耘。但他们依然乐于人下,为人类的欢快和健康而奔驰,无论是信马由缰,还是赛场拼搏,马始终是忠诚和奉献的典范。

    当人们在享受现代社会美妙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们应该分享我们今天的快乐。

    当人们在发扬民族精神、振兴华夏的同时,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扬中国马文化--这个具有无穷韵味和巨大潜力的精神财富。

    当人们在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奇迹的同时,那力量的源泉永远是因马而有的龙马精神。

    世纪之初,马年岁末,我们倾心创办中国第一所马文化博物馆,举办第一次大型马文化艺术展,旨在弘扬中国马文化,以马之精神,振国人之士气,促国家之腾飞。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