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三国志演义》中的马

2011-3-29 10: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32|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马术网

摘要: 趣谈《三国志演义》中的马 王振山 《三国志演义》中关于马惟妙惟肖的描写给我印象颇深。仿照毛氏父子评判三国的方式,我对书中的马妄加评...

    

趣谈《三国志演义》中的马

王振山

    《三国志演义》中关于马惟妙惟肖的描写给我印象颇深。仿照毛氏父子评判三国的方式,我对书中的马妄加评点,倘有风趣独到之处,乐与爱马人共享。

赤兔马

    《三国志演义》第三回讲道,吕布原是丁原的义儿,骁勇善战,董卓极想收之。......董卓曰:“吾观吕布,非常人也。我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虎贲中郎将李肃提出建议,曰“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可见,当时名马已有字号,而且名副其实。不像现在之马,名叫“常胜”,而实际一次没有赢过。为了保护马名,国际上有专门的马名保护组织。有一些普通马名,20年之内不能重名,一些较好的马名,50年内不能重名,而有一些著名的马匹,则永远不能重名。)。李肃来到吕布寨中,寒暄之后,向吕布说:“......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吕布便令人牵过来看。果然那匹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按毛色分类属于栗毛,再细分应为“红栗”,红栗全身都是红色;注意与红骝的区别,红骝则躯干是红色,鬃、尾、四肢下部为黑色。如果鬃、尾是黑色,那么四肢下部一定是黑色吗?除了有白章以外,一定是黑色,这是骝毛的典型特点。偶见Moss Roberts英文版《Three Kingdoms》封面图中赤兔马,火红的身躯和四肢,马颈上竟然飘逸着黑色的鬃,臀部居然摇着黑色的尾,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我国古人对马体尺的测量,显然与现代从西方引进来的测量马体尺方法有很大差别,现代是从肩端到臀端的斜长为体长,地面至耆甲垂直高度为体高。);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可见赤兔马悍威之强,据此应归为烈悍,从吕布眼中,道出赤兔马浑身上下的优点)。后人有诗云: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将马比为龙,以火形容红,用笔绝妙)

吕布见了此马,大喜(展名将爱马之心),感谢李肃道:“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古人常将好马比喻为龙驹,可见龙与马的亲缘关系是何等之近,传说马乃龙的五世孙。而中国人又传说是龙的传人。能不能据此推理出中国人与马的关系呢?)。

    《三国志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英勇,无人可敌。加上赤兔马日行千里的速度,简直飞走如风。才引出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的佳话。三人围住吕布,转灯般厮杀。(今日常听见走马灯,多用三英战吕布故事,这便是来历。吕布加赤兔大战三人三马,场景壮观。此时此刻,三人中有一人(关羽)不能不注意那匹赤兔马的存在。)

    《三国志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打闹凤仪亭”。描写吕布与貂禅一段。布提戟径往。立于亭下曲栏之旁。良久,见貂禅分花拂柳而来,果然如月宫仙子。(这真是“月下瞧佳人,马上看壮士”,貂禅、吕布和赤兔马真是当时世上三绝,一个是四大美女之一,一个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一个是举世无双的骏马,三者归一之际,令人仰慕之时)。

    《三国志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有一人姓侯,名成,为吕布的部下,有马一十五匹,被后槽人盗去,欲献与玄德。侯成得知,追杀后槽人,将马夺回。侯成由于饮酒庆贺,被吕布怪罪,重打一百板。侯成遂有盗赤兔马送给曹操的念头。侯成曰:“我因追马受责,而布所倚恃者,赤兔马也。汝二人果能献门擒布,吾当先盗马去见曹公。”当晚,侯成暗至马院(现在叫马房),盗了那匹赤兔马,献与曹操。对侯成而言,失马安知非福,得马安知非祸?因马被盗而想到盗马。后槽人偷马是十五匹,侯成盗马却只一匹。侯成盗马,宋宪盗戟,导致吕布被擒。

    《三国志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忽一日,曹操请关羽吃饭,临别时送关羽出府,见关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注:在此绝不是指现代我们所说的公马,而是指‘您的马’。在古代,牡马或雄马就是现代我们所说的公马,而“公马”一词则特指“公家的马”,正如现代所说的“公车”绝不是指雄性的车一样,而与“私车”相对。)。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如果吃的不好,负载过重,行程过远,的确消耗马的体力)。曹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说明赤兔马已在关羽心中,英雄自古爱骏马!)。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英雄不爱金钱、不爱美女,而爱骏马)”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赤兔马若懂关羽之言,亦会愕然而悔)。总结整个一段,自侯成盗马献给曹操后,赤兔马的消息已无,今忽然出现,精神状态依然,可见曹操给赤兔马的待遇很高,也说明曹操不但爱文官、爱武将、也爱宝马。同时也说明,关羽不爱金钱、不爱美女,爱骏马,但更重兄弟之情。赤面人(关公)骑赤兔马,如秋水长天,千里走单骑,斩六将过五关!

    《三国志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公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但为保护二嫂车仗,必须缓辔相随,虽有千里马而不能用。(千里马有时不能“日行一千,夜行八百”,这就是一例。曹操将赤兔马转赠给了关羽,使其得到了永久的艺术生命。从此赤兔马与青龙刀仿佛成为关羽的辨识标记,正如古诗所云:“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道徒远。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三国志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关公与孙乾方欲就寝,忽闻后院马嘶人叫。关公急忙呼唤从人,却都不应,乃与孙乾提剑往视之。只见郭常之子倒在地上叫唤,从人正与其他庄客厮打。关公问其原因,从人曰:“此人来盗赤兔马,被马踢倒。我等闻叫唤之声起来巡看,庄客们反来厮闹。”(郭常之子因盗赤兔马而被该马踢倒,证明关公不可犯,关公之马亦不可犯。马能分辨人之善恶,真神马也!)公怒曰:“鼠贼焉敢盗吾马!”。恰待发作,郭常奔至,告曰:“不肖子为此歹事,罪合万死......”,关公放了郭常之子。

    关公拜别郭常,请二嫂上车,出了庄院,与孙乾并马护着车仗,取山路而行。不及三十里,只见山背后拥出百余人。为首两个骑马人,前面那人头裹黄巾,身穿战袍;后面乃郭常之子。黄巾者曰:“我乃天公将军张角部将也!来者快留下赤兔马,放你过去。”关公大笑曰:“无知狂徒!汝既从张角为盗,亦知刘、关、张兄弟三人名字否?”黄巾者曰:“我只闻赤面长须者名关云长,却未识其面。汝何人也?”公乃停刀立马,解开须囊,出长髯令视之。其人滚鞍下马,脑揪郭常之子,拜献于马前。公问其姓名,告曰:“某姓裴,名元绍。自张角死后,一向无主,啸聚山林,权于此处藏伏。今早这厮来报:‘有一客人,骑一匹千里马,在我家投宿。’特邀某来劫夺此马。不想却遇将军。”郭常之子拜伏乞命,看其父面,公再次饶恕之。(围绕千里赤兔马,引起盗马和劫马,有恶有善,有义有情,故事起伏跌荡,扣人心弦。)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人、刀、马,又是三绝,何人不惧?)

    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公父子遇害为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关公卒年五十八岁。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亦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即将此马赐给马忠。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马不为吕布死而为关公死,死得其所矣。马忠最后得马,马为关羽绝食而尽忠,想必不是因此而简称“马忠”吧?!)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由资料查得,赤兔马由董卓送与吕布那年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按马的生理发育规律估算此马当时已经至少3-4岁,因为4岁以前还是马驹。关羽卒年即为赤兔马尽忠之年,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因此该马总年龄应至少在33-34岁,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围绕一匹赤兔马,先后有董卓、李肃、吕布、侯成、曹操、关羽、孙权、马忠等人物出现。

    赤兔马生存自诸侯各国混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经历了多个大的战役。曹操、刘备、孙权三国均有赤兔马到过的踪迹。

    围绕一匹赤兔马,有一次被劫不成,还有两次被偷,侯成偷马献给曹操;郭常之子(原作者一直不愿意给如此之人一个名字,以免资源浪费)偷马反而被踢。

    围绕一匹赤兔马,有四赠。董卓赠给吕布,为了收买;侯成献给曹操,为了讨好;曹操赠与关羽,为了感化;孙权赐给马忠,为了奖赏。

    围绕一匹赤兔马,有两个名字----吕布和关羽,共载史册,流芳千古。

的卢马

    的卢马,“的”为白色,“卢”为黑色。望文生义,估计这匹马应为黑马,仅额边散生少许白毛。下面是围绕刘备所骑的卢马展开的一系列故事。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越马过檀溪。......却说玄德自到荆州,刘表待之甚厚。一日,正相聚饮酒,忽报降将张武、陈孙在江夏掠夺人民,共谋造反。表惊曰:“二贼又反,为祸不小!”玄德曰:“不须兄长忧虑,备亲往讨之。”表大喜,即点三万军与玄德前去。玄德领命即行,不一日来到江夏。张武、陈孙引兵来迎。玄德与关、张、赵云出马在旗门下,望见张武所骑之马,极其雄骏,玄德曰:“此必千里马也”(今识千里马,后又识诸葛亮,说明刘备是伯乐。真正的伯乐不但会识马,更应会识人。)。言未毕,赵云挺枪而出,径冲彼阵。张武纵马来迎,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随手扯住辔头,牵马回阵。

    次日刘表出城,见玄德所骑之马极骏;问之,乃知是张武之马,刘表称赞不已(爱良马之心,人皆有之)。玄德于是将此马送给刘表。刘表大喜,骑回城中。蒯越见而问之,表曰:“此玄德所送也。”越曰:“昔先兄蒯良,最善相马,越亦颇晓。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张武为此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泪槽与额边生白点等特征,为不吉之兆,古人常迷信于此。除此之外,就连马的旋毛也有善恶之分。马的旋毛如同人的头穴,但要比人的头穴多得多,旋毛方向有顺时针与逆时针之别,旋毛形状有圆形与羽状之分,我国古代常将其与迷信相联系,有恶旋与善旋之分,由此可见已迷信到近“科学”的程度)。表听其言。次日请玄德饮宴,因言曰:“昨乘惠良马,深感厚意。但贤弟不时征战,可以用之。敬当送还。”玄德起谢。表又曰:“贤弟久居此间,恐废武事。襄阳属邑新野县,颇有钱粮,弟可引本部军马于本县屯扎,何如?”。玄德领诺。次日谢别刘表,引本部军马径往新野。出城门,见一人在马前长揖曰:“公所骑马,不可乘也。”玄德视之,乃荆州幕宾伊籍,字机伯,山阳人也。玄德忙下马问之,籍曰:“昨闻蒯异度对刘荆州曰:‘此马名“的卢”,乘则妨主。’因此还公,公岂可复乘之?”玄德曰:“深感先生见爱。但凡人生死有命,岂马所能妨哉!”籍服其高见,自此常与玄德往来。(迷信,迷则信;信则有,不信则无)。

    蔡瑁设计欲害玄德一节:......玄德大惊,急解的卢马,开后园门牵出,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匹马往西门而走。......玄德到溪边,见不可渡,勒马再回。摇望城西,尘头大起,追兵将至。玄德曰:“今番死矣!”遂回到溪边。回看时,追兵近矣;玄德着慌,纵马下溪。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玄德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从水中踊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玄德如从云雾中起。真是神马助玄德也!此阔涧一跃而过,岂非天意!

    ......玄德乘马送琦(刘琦,刘表之子)出郭,因指马谓琦曰:“若非此马,吾已为泉下之人矣。”琦曰:“非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拍马”不一定要贬马,可见刘琦之拙)。

    ......单福(即徐庶,现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之歇后语流传)来,玄德大惊,待为上宾。单福曰:“适使君所乘之马,再乞一观。”(不先看人,先看马,一切由马而入)玄德令去鞍牵于堂下。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福曰:“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玄德闻言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感闻教!”福笑谢曰:“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言,故以此言相试耳。”

    此段描写关于的卢马的一段传奇故事。张武丧马、赵云夺马、刘备得马;刘备送马、蒯越相马、刘表还马、伊籍谏马;刘备夸马、刘琦贬马、单福禳马。种种波澜,由马而生,由马而终,留下悬念无限。人们谈马、论马、知马、爱马,字字不离马,可见当时马文化之发达。

白马

    白马,即白毛色的马。这里由刘备骑的一匹白马说起。

    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黄忠、魏延领军先行。玄德与庞统约定,忽(庞统)坐下马眼生前失,把庞统掀将下来。玄德跳下马,自来笼住那马。玄德曰:“军师何故乘此劣马?”庞统曰:“此马乘久,不曾如此。”玄德曰:“临阵眼生,误人性命。吾所骑白马。性极驯熟,军师可骑,万无一失。劣马吾自乘之。”(‘万无一失’之‘无’变为‘有’)遂与庞统更换所骑之马。庞统谢曰:“深感主公厚恩,虽万死亦不能报也。”遂各上马取路而进(不同方向)。......见魏延兵过,张任教尽放过去,休得惊动。后见庞统军来,张任军士遥指军中大将:“骑白马者必是刘备。”......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后有人总结云,的卢救了玄德,白马送了庞统。假如的卢马与这匹白马为同一马,即“把黑说成白”,则徐庶聪明过人之处显示得就更加淋漓尽致了。)。

    再谈一谈另一关于白马的故事。《三国志演义》第七回:次日,瓒(公孙瓒)将军马分作左右两队,势如羽翼。马五千余匹,大半皆是白马。因公孙瓒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羌人但见白马便走,因此白马极多。

    按现代遗传学理论,控制白毛的是显性基因,因此说白毛居多的马群里应该还有大量显性基因。

    白马在军事上的应用:在冰天雪地下作战比较有利,不易暴露目标。但在其他场合白马不适宜做军马,因其易被敌人所发现,庞统之死就是一例。但如果本身兵力强大,作战英勇无敌,倒是一面最好的旗帜,以达到震慑敌人的目的。看来,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虽然当时天下“一分为三”。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