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联盟 首页 新闻 NEWS 海外 查看内容

中国养马业回顾和展望

2011-3-29 10: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57| 评论: 0

摘要: 中国畜牧业协会 慎伟杰 中国近现代养马业 马匹数量的波动 新中国成立后马匹数量由少增多,到1977年达最高峰,数量为世界第一位,到上世纪末...

 

中国畜牧业协会 慎伟杰

中国近现代养马业

  • 马匹数量的波动

新中国成立后马匹数量由少增多,到1977年达最高峰,数量为世界第一位,到上世纪末数量明显减少(见表1)。解放初由于长年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马匹在1949年时只有487.5万匹,比历史最高年份1935年649万匹少了161.5万匹,畜力严重不足成为主要矛盾。为此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畜的政策,到1957年已恢复到730.2万匹,超过了解放前最高水平。以后一直保持递增趋势,最高年份达到1144.5万匹,但到2000年时只有876.6万匹,比最高年份减少了268.1万匹,并且继续呈递减的趋势。尽管如此,我国仍然是养马大国。新的世纪里我国马业也将重振雄风做出新的贡献。

  • 建立了一批种马场和人工授精站,为马匹发展和改良做出了贡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先后从苏联引进种马几千匹,品种包括苏纯(高)血、顿河、卡巴金、阿哈—捷金、苏维埃重挽马、阿尔登、奥尔洛夫等品种。新建了像著名的察北牧场、内蒙古大雁种马场等9个种马场。1952年饲养的种马达6808匹;1959年种马场增加到19个;1979年达到40个(不包括军队系统),饲养种马总计45962匹。

1949~1950年,以东北黑龙江克山、双城种马场,吉林农安、德惠种马场和辽宁梅河口种马场为中心建立的配种站,开始了民用马改良工作。1958年底,全国各种所有制配种站(包括国营、公社和大队级)达17132个。

表 1 全国历年马、驴、骡存栏头数

单位:万、匹、头

年份

备注

1935

649.0

1215.0

460.0

1949

487.5

949.4

147.1

1952

613.0

1189.6

163.7

1957

730.2

1086.4

167.9

1962

632.0

645.5

132.4

三年自然灾害

1965

792.1

743.8

144.7

1970

964.8

840.0

224.5

1975

1129.9

812.7

335.4

1976

1143.8

776.6

353.6

1977

1144.7

763.0

371.5

历史最高年份

1978

1124.5

748.1

386.8

1979

1114.5

747.3

402.3

1980

1104.2

774.8

416.6

1981

1079.4

841.5

432.5

1982

1098.1

899.9

446.4

1983

1080.6

944.9

459.0

1984

1097.8

996.2

479.0

1985

1108.1

1041.5

497.2

1986

1098.8

1068.9

511.3

1987

1069.1

1084.5

524.8

1988

1054.0

1105.2

536.6

1989

1029.4

1113.6

593.1

1995

1007.2

1074.5

538.0

1996

871.5

944.4

478.0

1997

891.2

952.8

480.6

1998

889.1

955.8

473.9

1999

898.1

934.8

467.3

2000

876.6

922.7

453.0

比1977年减少268.1万匹

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得到普及并有所提高。1961年吉林农安29个国营配种站,48匹种公马,平均每匹公马交配母马250.4匹,受胎率达73.3%;黑龙江双城县有一匹阿尔登公马“好务号”,累计创造一马配三千匹母马的好成绩。一些国营种马场小群种马受胎率达到90~95%。以后马匹冷冻精液研究成功,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人工授精有力地促进了马匹改良工作,截至到1985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改良马存栏100余万匹,占马匹存栏总数的10.8%。

3.本品种选育提高并育成了一批马匹新品种

解放以后政府组织进行了地方马种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地方良种,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制定了本品种选育方案。如著名的三河马,1955年调查时公马平均152.7厘米,到70年代主要公马体高已超过160厘米。再如河曲马1969年公马体高为140厘米左右,到1982年公马平均提高到145.3厘米,母马137.5厘米。其它如伊犁马、焉耆马、哈萨克马也有很大的提高。

到1985年全国共育成或培育的新马品种有:铁岭挽马、吉林马、黑龙江马、关中马、山丹马、伊吾马、渤海挽马、黑河马、青海挽乘兼用马、河南轻挽马、张北马、科尔沁马、新丽江马、襄汾马等。

4.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病

1974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马传贫诊断液和疫苗研制成功,到1985年基本控制了疫情。对马鼻疽进行了大面积防治,隔离和扑杀,到1985年牧区得到控制,有些省区已经消灭。中兽医和中西结构治疗马匹很有前途,北京某种马场从欧洲进口名贵种马无繁殖能力,西兽医认为无法治疗,但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恢复了种用性能。

5.马种引进和育种计划

目前我国引进马种,主要是纯血马,只有少量阿拉伯马,新疆通过边贸曾引进了新吉尔吉斯、奥洛夫、阿哈—捷金、库斯塔奈依等品种,但大多都质量欠佳,不够做种用的条件。今后应当走引进和本国育种相结合两条腿走路方式来解决。

关于骑乘马:我国原有品种三河马1955年据张申如等调查,1000米成绩为1分20秒1,以后经选育后成绩1000米为1分07秒4,大多数地方品种1000米成绩在1分10秒以上—1分30之间。1959年全国1000米最高成绩为1分6秒04,是一匹阿哈捷金马创造的,一直保持了40年。1998年广州第二届中国杯全国速度赛马公开赛达1分06秒,记录被才打破。目前非纯血马组1000米成绩已提高到1分3秒43,但这些马均含有像卡马金和纯血马的血统,与世界水平1000米55秒到1分以内差距甚大。根据世界各国马匹育种的成功的经验,用阿拉伯马改善体型结构,用纯血马提高速度,用阿哈捷金马提高持久性和耐力的方案是可行的。苏联在改善顿河马体型和速度不足时在体尺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公马体高160~162厘米,母马156~157厘米),1000米速度顿河马为1分8秒~1分12秒;英顿马提高到1分3秒;经过横交固定育成布琼尼马保持了1000米1分3秒的成绩,成为高级骑兵用马(同时苏纯血1000米成绩为58秒)。现在昭苏种马场制定了用新吉尔吉斯马(公马体高157~161厘米)和纯血马改良骑乘型伊犁马的育种方案。而过去制定的引进重挽马在纯牧区条件下培育“伊犁挽马”育种方案,是不可取的。早在60年代谢成侠教授考察伊犁后就提出过质疑,早年欧洲如英国培育的夏尔(Shire)马体高162.56~174.25厘米,体重1016.04~1133.98公斤,和克莱狄斯台尔(Clydesdale)体高162.56~172.72厘米,体重771.1~961.82公斤和比利时的布拉邦逊(Brabam son)体高157.6~159.1厘米,体重750~850公斤;法国的贝尔修仑马体高163.58~172.72厘米,体重907.18~1133.98公斤,都是在当时机械化不发达时期为适应拉矿石、军用拖重炮车和重型运输需要而培育的,需要耗费大量优质饲草、饲料,现在这类型马种的作用已越来越不重要,而且培育重挽马对农耕和生态条件要求也很高,没有一个是在群牧地区培育成功的。用重挽马和纯血马改良草原马一代后,第二代就明显不适应,因此培育条件不具备育种计划很难实现。山丹马育种过程中顿河和山丹一代杂种马已不适应群牧条件,以后不得不采取回交方式减少外血含量(只含1/4外血以下)才培育了适合当时军用驮挽乘兼用型马。

6.马匹功能转变

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我国改革开放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速度加快,交通运输网络的迅猛发展,马匹从农业和运输主要动力退居为辅助动力。到九十年代马匹逐渐转向体育竞技、休闲娱乐方面发展。原有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杂交改良品种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全国各农业高等院校开设养马课的廖廖无几,有关马的科研几乎停滞,也从侧面说明了马匹功能的日渐非农化。

马匹市场价格降低,如一匹杂种马或草原蒙古马最低时平均只有1200元(800~1500元),一匹军马也只有2800元,而90年代在大城市广州、深圳、北京、宁波等地均从马匹原产地选马,如伊犁马体高150厘米左右可达8000~10000元,同样阿拉伯山丹马一代公马(150厘米)达到20000元以上,即使是这样的价格也无法和国外马价格的几万、几十万到几千万美元高价相比。现在国内拍卖种牛、种羊、种猪拍卖价已达到十几万元一头,我国马匹的市场价格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目前国内优良马种奇缺,仅是为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购买少量名种。除北京华骏育马公司一次引进一千余匹纯血马外,其它马匹俱乐部无论从规模、马匹质量和数量上还不够高,杂种马占主流。现在全国大型种马场的只剩下甘肃山丹、新疆伊犁和联勤三处。三河马已被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收购;像铁岭挽马、关中马等连小群保种都很难。如何解决现存八百多万匹马的出路,在二十一世纪畜牧业结构调整中,怎样给马业正确定位,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马业资源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和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二十一世纪中国马业的展望

1、新的发展机遇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为马匹的转轨提供了市场机遇。奥运会、亚运会、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体育活动需要大批的不同类型等级的骑乘型马。仅云南中甸县(现已改为香格里拉县)赛马节就有八万多人参加,现从东边山东到西部新疆,北部黑河到南部广西、云南一些的旅游项目都有不少马匹参与,从北京康西草原到内蒙古坝上各旅游点有几十匹到上百匹规模不等的有规模马匹供游客娱乐用,原红山军马场旅游用马达一千余马,收入也很可观。

  • 关于肉马和乳用马业的开发

我国新疆、内蒙、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上都有饮马奶和制做马奶酒的习惯,马乳具有脂肪低、乳醣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优点,其营养成分更接近人奶,又可防止牛奶缺乏乳醣酶(汉族约有66%人缺乏此酶)引起的不适症,哺乳婴儿是最适宜的。一直到六十年末期我国南方大城市如上海、杭州等地,当时牛奶奇缺、凭票供应的情况下,就有走街串巷牵着乳母马、带着马驹送奶上门现挤供马奶(大部分是西南小型马种)。但是我国马种产奶量低,在牧区仅限于青草季节而且产奶量每天只有2~4公斤,而苏联有适合专门供马乳的品种,如诺服—吉尔吉斯马,可产奶到11~15岁,最高一个泌乳期(5~6个月)可达2493~2586公斤,比低产奶牛还高,此外像达格斯坦马,平均日产奶6~13.2公斤,一个泌乳期平均产奶1064.9公斤(654~2370公斤)。用重挽马和快步马与地方品种提供快步乳用马也有很成功的经验。前苏联在黑海边上专门饲养乳用马,像著名的墨西里(Mcyri)马奶酒疗养院,专门用于保健疗养,对老年性肺结核有很好的疗效。

生产肉用马像法国、日本等国有特殊爱好。马肉是高档香肠萨拉来的原料。利用重挽马和乳用马(世界上最大的重挽马是挪威的多尔马(Dole)体高达188.7~199.5厘米,胸围175~214厘米;奥地利的克拉特路马(Kladrub)体高达172.72~182.88厘米;英国的夏尔马(Shire)公马体高162.56~174.75厘米,平均体重1016.04~1133.98公斤;克莱狄斯台尔(Clydesdale)体高162.56~172.72厘米,体重771.1~961.82公斤;荷兰役马(Dutch Draft)体高165~180厘米,体重600~1000公斤;比利时重挽马(Belgian)公马165.58~175.77厘米,体重961.8~997.9公斤。利用重挽马的杂种马生产马肉增加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也是解决马匹今后的出路的途径之一。但是也要制定引种改良和选配培育计划,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档的马肉来。前苏联也有一些专门的肉用马品种,以扎伯马为例,体重430公斤时出肉率高达58%,而哈萨克马出肉率为47.76~54.56%之间;后贝加尔马体重302~350公斤,出肉率为44%。

  • 关于马术运动用马的开发

目前我国还不具备马术马育种条件,2008年奥运会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障碍赛马、舞步马和三日赛马仍以引进为主,但引种要具有针对性。如障碍赛马应引进德国的重热血型鄂尔敦堡马(Oldenburg),体高172.72厘米。还有像威斯弗里亚马(Wesfalen)、洛达尔马(Rottal)和荷兰格鲁宁坚—鄂尔登堡-东佛里兴型马(Groningen-Oldenbury-EastFriesian tylzehorse)、瑞士和德国的豪斯敦马(Holstein)、法国盎格鲁诺尔曼马(Anglo-Norman)等热血品种。舞步用马很多都用不同纯种马杂交或半血马来培育。像匈牙利的利皮撒马(Lipitsa)具有天然的舞步才能。而阿根廷及巴西则专门培育了动作灵活的马球专用马。纯血马、阿拉伯马常用作仪仗马,大连骑警用的是退役纯血马,但专门的仪仗马美国有帕罗米诺(Polomino)(银骏色,全身淡栗色,鬃、尾、鬣毛银白色有铸金币的亮色)夸特马(Quarter)、利皮撒马等。

(根据2002年12月28日马业发展研讨会发言稿整理)

相关分类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