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马友联盟 返回首页

武马画马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orse.org.cn/?449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西方马艺术】古代绘画·鲁本斯

已有 882 次阅读2013-8-15 10:03 |个人分类:马文化|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弗兰德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父亲是一名原籍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新教律师,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国。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少年时期的鲁本斯曾在一个伯爵夫人家里做侍童,因此有机会接受正统的贵族式教育,精通多种语言。后来又在母亲的安排下从师几位画家,21岁时他便获得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一名正式的画家。

 1600年,鲁本斯前往意大利继续学习绘画,曾为曼图亚公爵(Duke Mantua)作画,能够有机会进一步完善其艺术素养与教育水平。他曾钻研过古罗马画作,并通过摹仿绘画大师们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由于这段经历,他此后的许多画作受到提香、米开朗基罗和卡拉瓦乔等人的风格影响很大。这一时期鲁本斯的绘画风格已经基本成熟,也因其出色的画作与圆滑的为人,获公爵提拔为大使,获得经常访问西班牙与意大利各城市的机会。这期间他所创作的名画包括《莱尔马公爵骑马像》、《圣海伦娜》、《竖起十字架》、《基督戴荆冠》,带有威尼斯画派的风格。

 1608年,鲁本斯的母亲去世,鲁本斯回到安特卫普,成为了布鲁塞尔宫廷画家,一年以后他迎娶了安特卫普当地一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的女儿伊莎贝拉(Isabella Brant)。他为安特卫普主教座堂所画的两副祭坛画作品《上十字架》与《下十字架》确立了他作为比利时最杰出的宗教画家的地位。这一时期可以算是鲁本斯绘画生涯的颠峰,欧洲许多王室与贵族宫廷都纷纷向他订画,一是因为他的绘画作品气势宏伟、色彩丰富且充满动感,为欧洲的达官显要所喜爱,另一方面也因他良好的社会关系与声望:具有出色外交才华与博学的鲁本斯与当时欧洲几乎所有的显赫家族都有交情。由于订单应接不暇,鲁本斯在安特卫普创建了一间私人画室,雇佣了许多颇有才能的画家做其助手。他的大部分画作都集中在宗教题材、人物肖像和古代神话故事中,著名的画作包括了《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玛丽·美迪奇的生平》等,其肖像画作品更是在欧洲上流社会受到极大欢迎。

 从1621年至1630年间,鲁本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委任,出访欧洲多国进行外交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成功地为西班牙和英国缔结了友好关系。为此他被查理一世封爵,并还为伦敦的宫廷白厅做过一幅题为《祝福和平》的天顶画。鲁本斯本人也显然很喜欢这种外交工作,曾评论说“画画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的爱好。”

 在第一任妻子伊莎贝拉去世4年后,53岁的鲁本斯又娶了16岁的海伦娜为妻,海伦娜也成为多幅鲁本斯晚期作品中的模特儿,包括了《海伦娜在花园里》、《裹在大衣里的海伦娜》和《皮毛装束的海伦娜》等。他与海伦娜生有5个孩子,最小的一个直到他去世后8个月才出生。他与伊莎贝拉也育有3个孩子。

 鲁本斯对欧洲绘画产生过重大影响,包括德拉克洛瓦、康斯太勃尔和雷诺瓦等人,都受到过他的画风的影响。法国至十七世纪后半开始至十八世纪早期,流行一种鲁本斯风格的艺术风潮,主张色彩比线条重要。

名称:《圣乔治斗恶龙》 

材质:布油彩

尺寸:304x256cm   

年代:1606-1607年

介绍: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圣乔治斗恶龙,题材源于《圣经》,也是欧洲古代壁画常用的题材之一。据基督教史所述,圣乔治原是一殉教者,约活动于公元3世纪。自6世纪起,传说他曾因从一条恶龙爪下拯救过一个女郎而被后世颂扬。约从8世纪起,便被神化为圣者,还成了英格兰的保护神。鲁本斯在这里表现了一个威武的骑兵来充当圣乔治,与拉斐尔的画上或者后来法国画家安格尔的同名画上的圣乔治迥异其趣。据说这是鲁本斯研究意大利大师们艺术成就的总结,从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拉斐尔式的构图、米开朗基罗式的力度,提香式的华丽鲜明的色彩,丁托雷托式的造型的韵律节奏感、奔放的运动感;卡拉瓦乔式的聚光法;柯勒乔式的幻想和他自己独特的潇洒、奔放和流畅的用笔,可见他对先辈大师们成就的借鉴吸收和融化

画中战士正在马上左顾右挡地刺杀这条恶龙,笔法具有速写性质,发挥了画家善于以热烈的色调描绘动乱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使这场战斗充满激情。尤其是圣乔治的那匹马,画得极有精神。


《劫夺柳西帕斯的女儿》

年代:1616-1619年(一说作于1618-1619年左右) 

材质:油画

尺寸:222*209cm

介绍:《劫夺柳西帕斯的女儿》一画是鲁本斯作于1616-1619年的一幅油画,尺寸为222*209厘米,现藏慕尼黑美术馆。此画所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两个英勇矫健的孪生兄弟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传系廷达瑞俄斯和丽达的儿子,统称狄俄斯库里,意即一胎所生。其实波吕刻斯是丽达与宙斯所生的儿子一个善骑,一个善战,英勇无敌,他们看中了两个娇艳美丽的孪生姐妹,并把她们抢来为妻,。这幅描写的是传统的"抢婚"场面:它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一种所谓“抢婚”风俗,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西帕斯的两个女儿从睡梦中劫走,正准备强行拉上马背的情景看似一场“暴行”,画家却是在歌颂勇士那青春的热情和不羁的性格,歌颂他们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在这里,鲁本斯以强劫和挣扎的运动作为基础,把人物组成一幅富于装饰性的图画,是一件成功的把戏剧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绘画作品。

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空间,两匹马和两对男女的交错动势,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马头、人手、马脚、人脚,放射般地向四角展伸,这里既是暴力,又是一种充满喜悦的游戏。不管这种风俗是表现双方的心愿还是双方的敌对,对画家鲁本斯来说是并不重要的,他所注意的是肉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关心的是人仰马翻般的猛烈的场面。这种动势的色彩,和他在另一幅《阿玛琮之战》画面一样,线的运动与裸体的质感造成一种狂热的色彩交响。近乎方形的构图,本来是稳定的,但形象组成了X形,却又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画面左侧一角,画家又添画上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它给整个画面作了一点暗示:这是一种爱情的暴力。

 

作品名称:《莱尔马公爵骑马像

作品尺寸:290.5 × 207.5 cm
作品年代:1603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介绍:1600年来到意大利,受聘任贡扎加的宫廷画师,还曾以外交使节身分出访西班牙,获得研究马德里宫廷藏画的 机会。这期间作品《莱尔马公爵骑马像》、《圣海伦娜 》、 《竖起十字架》、《基督戴荆冠》等,画风受文艺复兴美术 影响,有威尼斯画派的特点。1608年他回到安特卫普,次年出任摄政者的宫廷画师,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 画《复活》、《爱的乐园》、《强劫留基伯的女儿》、《末 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表明其艺术创作已 进入鼎盛阶段。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 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 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阿玛戎之战》

年代:1618年

材质:木板油画

尺寸:121 x 166 cm

介绍:慕尼黑美术馆藏

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神话中一则由英雄忒修斯与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发生爱情而引起的战争场面。两队人马在桥上狭路相逢,战斗异常激烈,前仆后继。英雄忒修斯远行至亚细亚的克律姆诺伊,见到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并向她求婚。婚后英雄携她回家。这引起了阿玛戎部落的不满,发兵攻打希腊,一路所向披靡。其时忒修斯正去克里特岛的迷宫中翦除牛怪,直至他得知后赶到雅典,阿玛戎女族即将进抵雅典。忒修斯立即率军迎敌。双方在特尔摩顿河桥头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战斗:阿玛戎人为保住自己的军旗正拼死地搏斗着,希腊军队从左侧桥头冲去,势不可当。桥边出现人仰马翻的惊险形象。画上色彩流动,线条飞旋,一切都处在一种惨烈的杀戮风暴中。画家通过敌我激战的情景,烘托了夺军旗的英勇行为。阿玛戎虽处劣势,仍显出不可动摇的战斗意志。右边已出现脱缰狂奔的战马,滚落河中的阿玛戎战士,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全画气势激越,令人震颤。画面总的动势好象一团旋风,紧紧朝向桥的右侧滚动着。人物的层次绵密,所有的造型服从于一种连续性的运动。色彩所表现的激情已达到了最高点。

名称:The Death of Decius Mus in battle

尺寸:288*497cm

年代:1616-1617

材质:布面油画

The Battle of the Amazons

尺寸:97*124cm

年代:1598

材质:Oil on panel

介绍:这幅油画的完成年代是通过1619年1月23日鲁本斯寄给彼得·凡汶的书信推测的,信中鲁本斯曾提到写信前不久完成了这件作品。作品主题仍来自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大力士赫利克斯为迈锡尼国王完成的十二功勋之一——劫夺亚马孙女王手下将军阿利斯的腰带。全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极大冲击,人和马匹纷乱的动势是此画给予观众的第一印象。拱桥是全画的焦点和动势的最高潮,两支军队的搏斗在拱桥的规定下巧妙地构成了运动的漩涡,右下角的动势被刻意加以强调,显得惊心动魄,令观众紧张无比。死去的士兵混杂着树枝被水流冲向远方,天空已被浓烟遮蔽,画家因此利用桥洞下的狭缝画出延伸的远景。油画中明亮夺目的色调使紧张的画面锦上添花,更具有激情。这般激烈运动的节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迸发出一种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激情。在适应了画面带来的最初的冲击之后,观众可能会发现这看似纷乱的画面却是在精心计算的完美规则之下井井有条地统一在一起的,这种手法可能是受到达·芬奇的影响,高潮处人物的轮廓出现某种形式的溶解与不确定,整幅油画因此给予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和享受。

The Battle of the Amazons细节

The Battle of the Amazons01

The Battle of Constantine

A Lion Hunt

《Hero and Leander》

《Hero and Leander细节》

尺寸:95.9*127.9cm

年代:1604-6

材质:Oil on canvas

《The Defeat of Sennacherib》

尺寸:21.8*31.4cm

年代:1600-2

材质:Pen andbrown ink

另一种说法尺寸年代材质

97.7*122.7cm

年代:1615

材质:Oil on panel

《Perseus and Andromeda》

《Perseus and Andromeda细节》

尺寸:99.5*139cm

年代:1864

材质:Oil on canvas

《The Battle for the Standard》

尺寸:41.5*52.2cm

年代:1605-10

材质:Black chalk and brown wash

介绍:TheBritishMuseum,London

《The Raising of the Cross细节》

尺寸:67*25cm

年代:1610

材质:Oil on panel

《Jagd Auf Nilpferd Und Krokodil um》

油画

248*321cm

1615年

介绍:著名的猎杀河马与鳄鱼,表现了精心动魄的狩猎场面。

《Lowenjagd》

尺寸:248.7*377.3cm

年代:1621

《Lowenjagd Skizze》

尺寸:44*50cm

年代:1621

《Equestrian Portrait of GiovanniCarlo Doria》

尺寸:265*119.5cm

年代:1606-7

材质:oil on canvas

012

尺寸:36*48.5cm

年代:1612-13

材质:oil on panel

介绍: Privatecollection

《St Martin dividing his Cloak》

尺寸:36*48.5cm

年代:1612-3

材质:oil on panel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马术网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马术网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意见
反馈